《僧伽吒经》卷第一
经文:
佛复告一切勇菩提萨埵言。善男子。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胡麻,以此胡麻数转轮王,若有人布施如是转轮王,不如布施一须陀洹[1]。若施三千世界一切须陀洹所得福德,不如施一斯陀含[2]。若施三千世界诸斯陀含,不如施一阿那含[3]。若施三千世界诸阿那含,不如布施一阿罗汉[4]。若施三千世界诸阿罗汉所得福德,不如布施一辟支佛[5]。若施三千世界诸辟支佛所得福德,不如施一菩提萨埵。若施三千大千世界菩提萨埵,不如于一如来所起清净心。若于三千大千世界诸如来所生清净心,不如凡夫闻此法门功德胜彼,何况书写读诵受持。一切勇。况复有人以清净心忆念此经。一切勇。于意云何,颇有凡人能度大海不。一切勇言。不也世尊。佛告一切勇。于意云何,颇有凡夫以手一撮能竭海不。一切勇言。不也世尊。佛告一切勇。乐小法者亦复如是,不能听受如是法门。一切勇。若不曾见十八亿恒河沙诸佛如来,不能书写如是法门。若不曾见九十亿恒河沙诸如来者,不能闻此法门。若人曾见百千亿如来者,闻此法门不生诽谤。一切勇。若有曾见百千亿恒河沙如来,闻此法门能生净信,起如实想不生诽谤。一切勇。听若有书此法门一四句偈,彼过九十五亿千世界,如阿弥陀国。彼人佛土亦复如是。一切勇。彼诸众生寿命八万四千劫。一切勇。若菩提萨埵摩诃萨埵,于此法门闻四句偈,诸众生设使造五逆罪,教人随喜,若能听受一四句偈,所有罪业能令除灭。
经文大意:
佛陀又告诉一切勇菩萨说:“善男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盛满胡麻,以这些胡麻数量的转轮王,若有人布施如是转轮王,不如布施一位须陀洹。若布施三千大千世界一切须陀洹所得的福德,不如布施一位斯陀含。若布施三千大千世界诸斯陀含,不如布施一位阿那含。若布施三千大千世界诸阿那含,不如布施一位阿罗汉。若布施三千大千世界诸阿罗汉所得的福德,不如布施一位辟支佛。若布施三千大千世界诸辟支佛所得的福德,不如布施一位菩萨。若布施三千大千世界菩萨,不如在一尊如来的处所生起清净心。若在三千大千世界诸如来的处所生起清净心,不如凡夫听闻此僧伽吒法门功德胜彼,何况书写、读诵、受持此法门。一切勇,更何况有人以清净心忆念此经。一切勇,你认为怎么样,颇有凡人能渡过大海吗?”一切勇菩萨说:“不能,世尊。”
佛陀告诉一切勇菩萨:“你认为怎么样,颇有凡夫以手一撮能让海水枯竭吗?”
一切勇菩萨说:“不能,世尊。”
佛陀告诉一切勇菩萨:“欣乐希求小法者也是如此,不能听闻、受持如是法门。一切勇,若不曾见十八亿恒河沙诸佛如来,不能书写如是法门。若不曾见九十亿恒河沙诸如来,不能听闻此法门。若有人曾见百千亿如来,听闻此法门不生诽谤。一切勇,若有人曾见百千亿恒河沙如来,听闻此法门能生起净信,起如实想,不生诽谤。一切勇,若有人书写此法门中一个由四句所构成的偈子,他经过九十五亿千世界,到达阿弥陀佛的佛国土。那人的佛国土也是如此。一切勇,彼诸众生的寿命有八万四千劫。一切勇,若有菩萨摩诃萨在此法门中听闻由四句所构成的偈子,假使这些众生造作五逆重罪,教人随喜,若能听闻、受持此法门中一个由四句所构成的偈子,所有罪业能令除灭。”
讲解:
在这里,佛陀又做了比量,再次说明听闻、书写、读诵、受持此法的功德不可思议。
“若施三千大千世界菩提萨埵,不如于一如来所起清净心。若于三千大千世界诸如来所生清净心,不如凡夫闻此法门功德胜彼,何况书写读诵受持。”
在一如来前所起的清净心,即是无四相[6]地顶礼、供养……如来。
如果是无四相地在如来面前起一念清净心,这个功德大于有相地布施了三千大千世界的菩萨。但是,在三千大千世界诸佛如来面前都起了清净心,还比不上凡夫(即以人身)听闻此“僧伽吒”的功德,更何况书写、读诵、受持。
“况复有人以清净心忆念此经。”
更何况有人以清净心、无四相的心照着此经去做。
“若不曾见十八亿恒河沙诸佛如来,不能书写如是法门。若不曾见九十亿恒河沙诸如来者,不能闻此法门。若人曾见百千亿如来者,闻此法门不生诽谤。”
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家能在这里共同学习这部经书,皆是宿世间供养不可思议多诸佛的福德所招感的。不诽谤此经者,则是供养过“百千亿如来”了。
[1] 须陀洹:为声闻乘四果中最初之圣果。又称初果。即断尽“见惑”之圣者所得之果位。全称须陀般那。又作须氀多阿半那、窣路陀阿钵囊、窣路多阿半那。旧译作入流、至流、逆流。新译作预流。入流,意指初入圣者之流;逆流,谓断三界之见惑已,方违逆生死之流。又初证圣果者,预入圣道之法流,故称预流。参见《佛光大辞典》,星云法师监修。
[2] 斯陀含:又作沙羯利陀伽弥。意译作一来、一往来。系沙门四果之第二。又分为斯陀含向与斯陀含果,即预流果(初果)之圣者进而更断除欲界一品至五品之修惑,称为斯陀含向,或一来果向;若更断除欲界第六品之修惑,尚须由天上至人间一度受生,方可般涅槃,至此以后,不再受生,称为斯陀含果,或一来果。以其仅余下品之贪瞋痴,故又称薄贪瞋痴、薄地。参见《佛光大辞典》,星云法师监修。
[3] 阿那含:旧译作阿那伽弥、阿那伽迷。略称那含。意译不还、不来、不来相。乃声闻四果中第三果之圣者。彼等已断尽欲界九品之惑,不再还来欲界受生。参见《佛光大辞典》,星云法师监修。
[4] 阿罗汉:为声闻四果之一,如来十号之一。又作阿卢汉、阿罗诃、阿啰呵、阿黎呵、遏啰曷帝。略称罗汉、啰呵。意译应、应供、应真、杀贼、不生、无生、无学、真人。指断尽三界见、思之惑,证得尽智,而堪受世间大供养之圣者。此果位通于大、小二乘,然一般皆作狭义之解释,专指小乘佛教中所得之最高果位而言。若广义言之,则泛指大、小乘佛教中之最高果位。参见《佛光大辞典》,星云法师监修。
[5] 辟支佛:意译作缘觉、独觉。又作贝支迦、辟支。为二乘之一,亦为三乘之一。乃指无师而能自觉自悟之圣者。据《大智度论》卷十八、《大乘义章》卷十七本载,有二义:(一)出生于无佛之世,当时佛法已灭,但因前世修行之因缘(先世因缘),自以智慧得道。(二)自觉不从他闻,观悟十二因缘之理而得道。参见《佛光大辞典》,星云法师监修。
[6] 四相:指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所说,众生对个体心身所错执之四种相。又作四见、我人四相、识境四相。即:(一)我相,谓众生于五蕴法中,妄计我、我所为实有。(二)人相,谓众生于五蕴法中,妄计我生于人道为人,而异于其余诸道。(三)众生相,谓众生于五蕴法中,妄计我依色、受、想、行、识五蕴和合而生。(四)寿者相,谓众生于五蕴法中,妄计我受一期(从生至死)之寿命,长短不一,因人而异。参见《佛光大辞典》,星云法师监修。
作者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无四相”有三种境界,即小乘、大乘和圆觉。最高者为圆觉境界,如《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中之“了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命相)”。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