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十二集
今天我们看第二门,广狭自在无碍。从第二到第十,这是别说, 前面头一条是总说。
「《大疏》云」,这个《大疏》是清凉大师《华严经》的注解, 我们称为《华严大疏》。
「如径尺之镜,见十里之影」,这句话是《大疏》清凉大师所说的。
他说「镜喻狭」,这比喻狭;
「而十里之影喻广」,十里的, 一尺的镜子照外面大概十里没有问题。
中国的里比公里小,十里是五公里,那应该看得清楚。 现在我们看到地平线是三十公里,看到地平线三十公里, 这一面镜子。现在这种现象就更进步了,现在我们照相机, 照相机没有一尺,才几公分,镜头那么一点点。 我们如果站在稍微高一点的地方,照地平线, 三十多公里的这些景观全部都在这相机里面。
这个比喻让我们知道什么?广狭无碍。
也就是说,几十里的景观有没有缩小?没有缩小。 照相机这个小镜头有没有放大?没有放大,它就在里面。
这里头的意思很深,我们再把它引用在我们自身上,我们的眼能见, 眼睛确实像一个照相机。
要是学过唯识学就好懂,眼能不能见?眼不能见,就像照相机一样, 眼能照,照出去这个景象就印在眼识上,眼识就好比后面的萤幕, 前面这个景观就落在后面的萤幕。现在我们看这个相机很进步, 你在这个镜头后面,你就看到萤幕,你就能看得很清楚。
但是它不会分别,眼睛就像照相机一样,谁去分别?第六意识分别。 第六意识不能见,见不到,它也听不到。第六意识它也有见分, 它有相分,它的见分见什么?就见眼识照进来的这个画面, 它在这里面就分别了。
所以分别不是眼,分别是第六意识。
分别之后就起执著,这个我喜欢,那个我讨厌,那是什么? 那是末那识。
末那识它的执著,不是在眼识这个屏幕上,是在第六意识的屏幕上, 一重一重的。
眼只管对外,外面什么东西它只管收就是,它没有办法分别执著。
第六意识分别之后,印象落在阿赖耶,一层一层都是转播, 一层一层转播。转播感觉的那个画面跟外面一样, 绝对不是说像我们看到照相机一样, 我们只看到这个画面说它缩小了,不是的。
我们眼睛这个照相机的功能就大了,第六意识缘它, 第七意识去缘它,都跟外面境界一样,好像没有看到它缩小一样。 实际上它那个屏幕很小很小,非常小,小到我们肉眼没法看到, 连显微镜也看不到。如果能看到的话,科学家早就把它说出来了, 只有佛能讲得清楚。
所以经上讲「芥子纳须弥」,芥菜子很小,须弥山很大, 须弥山能放在芥菜子里面,须弥山没有缩小,芥菜子没有放大。
我们用眼球来比喻更好懂,比佛这个比喻还好懂。我们睁开眼睛, 你看那个喜马拉雅山,看得很清楚,尤其现在坐飞机上, 你居高临下看地球,地球没缩小,我们这个眼睛没放大,没放大, 感受完全相同,没有两样,这就叫广狭无碍。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