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24, 2013

十三、出离心起住十地




《僧伽吒经》卷第一


十三、出离心起住十地

经文:
尔时世尊,为尼揵说。生苦生恼,人生多怖。生有病苦,病有老苦,老有死苦。复有王难,贼难,水难,火难,毒难,自作业难。时诸外道心怀恐怖,白佛言。世尊。我等于今更不忍生。尔时世尊说此法时,十八千亿诸外道等得离尘垢,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自身十八千亿,住于十地大菩提萨埵,现菩提萨埵种种神力。或作象形马形师子虎形金翅鸟形,或作须弥山形,或作老形,或作猕猴,或作华台结跏趺坐[1]。十千亿菩提萨埵在其南面作,九千亿菩提萨埵在其北面,皆作如是神通变化。如来常在三昧[2],以方便力故为众生说法。

经文大意:
这时,世尊为尼揵子说法:“生苦、生恼,人生多有恐怖。生有病苦,病有老苦,老有死苦。又有王难、贼难、水难、火难、毒难、自作业难。”
这时,诸外道心怀恐怖,对佛陀说:“世尊,我等如今更不忍生。”
这时,世尊说此法时,十八千亿诸外道等得离尘垢,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十八千亿诸外道自身,住于十地大菩萨的果位,显现菩萨的种种神力,有的作象形、马形、狮子、虎形、金翅鸟形,有的作须弥山形,有的作老形,有的作猕猴,有的作花台结跏趺坐。十千亿菩萨在他们南面作此神通变化,九千亿菩萨在他们北面,都作如是神通变化。如来常在三昧中,以方便力故为众生说法。

讲解:
佛陀在本经中并不是用智慧去讲法,而是用法力[3]、降伏力来讲的。
这时,佛陀给这些尼揵子外道说法:“生苦生恼,人生多怖。生有病苦,病有老苦,老有死苦。复有王难,贼难,水难,火难,毒难,自作业难。
佛陀每说到一种苦难,就在这些尼揵子眼前化现出相应的境界——
说到病苦,他们就看见很多人正在遭受各种病痛的折磨,同时看到自己缠绵病榻,面黄肌瘦,痛苦不堪;说到死苦,就看到自己痛苦地死去了,尸体慢慢腐烂;说到贼难,就看见自己被盗贼抓起来百般凌辱,家中财物被洗劫一空;说到水难,就看到漫天的大水汹涌而至,房屋被冲毁,无数人在水中挣扎……
这些外道内心充满了恐惧,同时生出无穷大的出离心……

这时,佛陀为其讲说“僧伽吒”。讲完以后,这十八千亿的外道当下都成为十地大菩萨,并以“僧伽吒”的法力显现出种种神通变化。
“僧伽吒”真正的法力来自于出离心。如无出离心,便会沉沦六道,无有出期。同样,没有出离心而学习“僧伽吒”,就感受不到其根本的法力。
有人放逸自己,为财色等所迷,抄经不起作用,即是因为出离三界[4]、不被一切相控制的发心不到家。

如来常在三昧,以方便力故为众生说法。
除了佛陀知道他们是菩萨,任何众生看他们都是如来,因他们“常在三昧,以方便力故为众生说法”……




[1] 结跏趺坐:佛陀的坐法,即盘膝而坐。略有二种:若先以右足置于左腿上,再以左足置于右腿上,叫做降魔坐;若先以左足置于右腿上,再以右足置于左腿上者,则叫做吉祥坐。参见《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2] 三昧:又名三摩提,或三摩地,华译为正定,即离诸邪乱,摄心不散的意思。参见《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3] 法力:正法之力能除灾伏恶也。《维摩经·佛国品》曰:“法王法力超群生。”白居易文曰:“法力所摄,鲜不归心。”参见《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4] 三界:凡夫生死往来之世界分为三:一、欲界,有淫欲与食欲二欲之有情住所也。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界之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谓之欲界。二、色界,色为质碍之义,有形之物质也。此界在欲界之上,离淫食二欲之有情住所也。谓为身体,谓为宫殿,物质的物,总殊妙精好。故名色界。此色界由禅定之浅深粗妙分四级,称为四禅天,新曰静虑。此中或立十六天,或立十七天,或立十八天。三、无色界,此界无一色,无一物质的物,无身体,亦无宫殿国土,唯以心识住于深妙之禅定。故谓之无色。此既为无物质之世界。则其方所,非可定。但就果报胜之义,谓在色界之上。是有四天。名为四无色。又曰四空处,说出《俱舍论·世间品》,三界义。参见《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