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31, 2013

二十、以清净心忆念此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二十、以清净心忆念此经

经文:
佛复告一切勇菩提萨埵言。善男子。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胡麻,以此胡麻数转轮王,若有人布施如是转轮王,不如布施一须陀洹[1]。若施三千世界一切须陀洹所得福德,不如施一斯陀含[2]。若施三千世界诸斯陀含,不如施一阿那含[3]。若施三千世界诸阿那含,不如布施一阿罗汉[4]。若施三千世界诸阿罗汉所得福德,不如布施一辟支佛[5]。若施三千世界诸辟支佛所得福德,不如施一菩提萨埵。若施三千大千世界菩提萨埵,不如于一如来所起清净心。若于三千大千世界诸如来所生清净心,不如凡夫闻此法门功德胜彼,何况书写读诵受持。一切勇。况复有人以清净心忆念此经。一切勇。于意云何,颇有凡人能度大海不。一切勇言。不也世尊。佛告一切勇。于意云何,颇有凡夫以手一撮能竭海不。一切勇言。不也世尊。佛告一切勇。乐小法者亦复如是,不能听受如是法门。一切勇。若不曾见十八亿恒河沙诸佛如来,不能书写如是法门。若不曾见九十亿恒河沙诸如来者,不能闻此法门。若人曾见百千亿如来者,闻此法门不生诽谤。一切勇。若有曾见百千亿恒河沙如来,闻此法门能生净信,起如实想不生诽谤。一切勇。听若有书此法门一四句偈,彼过九十五亿千世界,如阿弥陀国。彼人佛土亦复如是。一切勇。彼诸众生寿命八万四千劫。一切勇。若菩提萨埵摩诃萨埵,于此法门闻四句偈,诸众生设使造五逆罪,教人随喜,若能听受一四句偈,所有罪业能令除灭。

经文大意:
佛陀又告诉一切勇菩萨说:“善男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盛满胡麻,以这些胡麻数量的转轮王,若有人布施如是转轮王,不如布施一位须陀洹。若布施三千大千世界一切须陀洹所得的福德,不如布施一位斯陀含。若布施三千大千世界诸斯陀含,不如布施一位阿那含。若布施三千大千世界诸阿那含,不如布施一位阿罗汉。若布施三千大千世界诸阿罗汉所得的福德,不如布施一位辟支佛。若布施三千大千世界诸辟支佛所得的福德,不如布施一位菩萨。若布施三千大千世界菩萨,不如在一尊如来的处所生起清净心。若在三千大千世界诸如来的处所生起清净心,不如凡夫听闻此僧伽吒法门功德胜彼,何况书写、读诵、受持此法门。一切勇,更何况有人以清净心忆念此经。一切勇,你认为怎么样,颇有凡人能渡过大海吗?”一切勇菩萨说:“不能,世尊。”
佛陀告诉一切勇菩萨:“你认为怎么样,颇有凡夫以手一撮能让海水枯竭吗?”
一切勇菩萨说:“不能,世尊。”
佛陀告诉一切勇菩萨:“欣乐希求小法者也是如此,不能听闻、受持如是法门。一切勇,若不曾见十八亿恒河沙诸佛如来,不能书写如是法门。若不曾见九十亿恒河沙诸如来,不能听闻此法门。若有人曾见百千亿如来,听闻此法门不生诽谤。一切勇,若有人曾见百千亿恒河沙如来,听闻此法门能生起净信,起如实想,不生诽谤。一切勇,若有人书写此法门中一个由四句所构成的偈子,他经过九十五亿千世界,到达阿弥陀佛的佛国土。那人的佛国土也是如此。一切勇,彼诸众生的寿命有八万四千劫。一切勇,若有菩萨摩诃萨在此法门中听闻由四句所构成的偈子,假使这些众生造作五逆重罪,教人随喜,若能听闻、受持此法门中一个由四句所构成的偈子,所有罪业能令除灭。”

讲解:
在这里,佛陀又做了比量,再次说明听闻、书写、读诵、受持此法的功德不可思议。
若施三千大千世界菩提萨埵,不如于一如来所起清净心。若于三千大千世界诸如来所生清净心,不如凡夫闻此法门功德胜彼,何况书写读诵受持。
在一如来前所起的清净心,即是无四相[6]地顶礼、供养……如来。
如果是无四相地在如来面前起一念清净心,这个功德大于有相地布施了三千大千世界的菩萨。但是,在三千大千世界诸佛如来面前都起了清净心,还比不上凡夫(即以人身)听闻此“僧伽吒”的功德,更何况书写、读诵、受持。
况复有人以清净心忆念此经。
更何况有人以清净心、无四相的心照着此经去做。

若不曾见十八亿恒河沙诸佛如来,不能书写如是法门。若不曾见九十亿恒河沙诸如来者,不能闻此法门。若人曾见百千亿如来者,闻此法门不生诽谤。
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家能在这里共同学习这部经书,皆是宿世间供养不可思议多诸佛的福德所招感的。不诽谤此经者,则是供养过“百千亿如来”了。





[1] 须陀洹:为声闻乘四果中最初之圣果。又称初果。即断尽“见惑”之圣者所得之果位。全称须陀般那。又作须氀多阿半那、窣路陀阿钵囊、窣路多阿半那。旧译作入流、至流、逆流。新译作预流。入流,意指初入圣者之流;逆流,谓断三界之见惑已,方违逆生死之流。又初证圣果者,预入圣道之法流,故称预流。参见《佛光大辞典》,星云法师监修。

[2] 斯陀含:又作沙羯利陀伽弥。意译作一来、一往来。系沙门四果之第二。又分为斯陀含向与斯陀含果,即预流果(初果)之圣者进而更断除欲界一品至五品之修惑,称为斯陀含向,或一来果向;若更断除欲界第六品之修惑,尚须由天上至人间一度受生,方可般涅槃,至此以后,不再受生,称为斯陀含果,或一来果。以其仅余下品之贪瞋痴,故又称薄贪瞋痴、薄地。参见《佛光大辞典》,星云法师监修。

[3] 阿那含:旧译作阿那伽弥、阿那伽迷。略称那含。意译不还、不来、不来相。乃声闻四果中第三果之圣者。彼等已断尽欲界九品之惑,不再还来欲界受生。参见《佛光大辞典》,星云法师监修。

[4] 阿罗汉:为声闻四果之一,如来十号之一。又作阿卢汉、阿罗诃、阿啰呵、阿黎呵、遏啰曷帝。略称罗汉、啰呵。意译应、应供、应真、杀贼、不生、无生、无学、真人。指断尽三界见、思之惑,证得尽智,而堪受世间大供养之圣者。此果位通于大、小二乘,然一般皆作狭义之解释,专指小乘佛教中所得之最高果位而言。若广义言之,则泛指大、小乘佛教中之最高果位。参见《佛光大辞典》,星云法师监修。

[5] 辟支佛:意译作缘觉、独觉。又作贝支迦、辟支。为二乘之一,亦为三乘之一。乃指无师而能自觉自悟之圣者。据《大智度论》卷十八、《大乘义章》卷十七本载,有二义:(一)出生于无佛之世,当时佛法已灭,但因前世修行之因缘(先世因缘),自以智慧得道。(二)自觉不从他闻,观悟十二因缘之理而得道。参见《佛光大辞典》,星云法师监修。

[6] 四相:指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所说,众生对个体心身所错执之四种相。又作四见、我人四相、识境四相。即:(一)我相,谓众生于五蕴法中,妄计我、我所为实有。(二)人相,谓众生于五蕴法中,妄计我生于人道为人,而异于其余诸道。(三)众生相,谓众生于五蕴法中,妄计我依色、受、想、行、识五蕴和合而生。(四)寿者相,谓众生于五蕴法中,妄计我受一期(从生至死)之寿命,长短不一,因人而异。参见《佛光大辞典》,星云法师监修。
作者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无四相”有三种境界,即小乘、大乘和圆觉。最高者为圆觉境界,如《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中之“了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命相)”。




Monday, December 30, 2013

十九、以人身修易成就


僧伽吒经》卷第一

十九、以人身修易成就

经文:
一切勇。若有得闻如是法门经于耳者,八十劫中自识宿命,六十千劫作转轮王,八十劫中作天帝释,二十五千劫作净居天,三十八千劫作大梵天,九十九千劫不堕恶道,百千劫中不堕饿鬼,二十八千劫不堕畜生,十三亿百千劫不堕阿修罗中,刀剑不伤。二十五千劫不生愚痴中,七千劫具足智慧,九千劫中生处端正,具足善色如如来身。十五千劫不作女人,十六千劫身无病恼,三十五千劫常具天眼,十九千劫不生龙中,六千劫中无瞋恚心,七千劫中不生贫贱家,八十千劫主二天下,极最无穷受如是乐。十二千劫不生盲冥,十三千劫不生聋中,十一千劫修行忍辱。临命终时识行将灭,不起倒想,不生瞋恚。见东方恒河沙等诸佛如来,面见南方十二亿佛,面见西方二十五恒河沙诸佛如来,面见北方八十恒河沙等诸佛如来,面见上方九十亿恒河沙诸佛世尊,面见下方百亿恒河沙等诸佛世尊。善男子。彼诸世尊安慰其人。善男子。汝莫恐怖。汝已听受僧伽吒法门。善男子。汝见如是恒河沙等百千亿佛世尊不。唯然已见。世尊告曰。此诸如来故来见汝。是善男子问言。我作何善诸佛见我。诸佛告言。善男子。汝在人中曾闻僧伽吒法门,是故诸佛故来见汝。

经文大意:
“一切勇,若有人得以听闻如是法门一经于耳,八十劫中自识宿命,六十千劫作转轮王,八十劫中作天帝释,二十五千劫作净居天,三十八千劫作大梵天,九十九千劫不堕恶道,百千劫中不堕饿鬼,二十八千劫不堕畜生,十三亿百千劫不堕阿修罗中,刀剑不能伤害。二十五千劫不生愚痴中,七千劫具足智慧,九千劫中所生之处相貌端正,具足善色如同如来身一样。十五千劫不作女人,十六千劫身无病恼,三十五千劫常具天眼,十九千劫不生龙中,六千劫中无恚心,七千劫中不生贫贱家,八十千劫主宰二天下,受如是极无尽的快乐。十二千劫不生为盲冥之人,十三千劫不生为聋中,十一千劫修行忍辱。临命终时,识行将灭,不生起颠倒的想法,不生恚,面见东方恒河沙等诸佛如来,面见南方十二亿佛,面见西方二十五恒河沙诸佛如来,面见北方八十恒河沙等诸佛如来,面见上方九十亿恒河沙诸佛世尊,面见下方百亿恒河沙等诸佛世尊。善男子,彼诸世尊安慰其人:‘善男子,你莫要恐怖。你已听受僧伽吒法门。善男子,你看见如是恒河沙等百千亿佛世尊了吗?’此人回答:‘唯然,已经看见。’世尊告诉他说:‘此诸如来特意来见你。’
“这位善男子问道:‘我作了什么善事,诸佛见我?’
“诸佛告诉他说:‘善男子,你在人道中曾经听闻僧伽吒法门,因此诸佛特意来见你。’”

讲解:
这里,佛陀讲了此法一经于耳便可得到非常多的利益。
哪怕有人在听闻、学习这部经书时并未听懂,就已经有足够的因缘在临命终时得到无量诸佛前来护持,并且告诉他:“不要恐怖,因为你有听受‘僧伽吒’的因缘,在人道中曾闻‘僧伽吒’,故得无量诸佛前来守护。”
在这里提醒大家,以人身听受、修习“僧伽吒”非常殊胜,也最为究竟。因为人身堪能忍耐,故非常容易成就。
大家应珍惜以人身学习此经的机缘。


经文:
是善男子白佛言。世尊。我曾少闻得如是福,况复具足受持是经。彼佛告言。善男子。莫作是说。闻四句偈所有功德我今说之。善男子。譬如十三恒河沙诸佛如来所有福德,闻此法门福德胜彼。若有供养十三恒河沙诸佛如来,若有于此法门闻一四句偈[1],此福德胜彼,况具足闻。

经文大意:
“这位善男子对佛说:‘世尊,我曾略微听闻得到如是福德,更何况有人具足受持这部《僧伽吒经》。’
“彼佛告诉他:‘善男子,莫作此言说,听闻这部经中由四句所构成的偈子得到的所有功德,我今说之。善男子,譬如十三恒河沙诸佛如来的所有福德,听闻此法门的福德胜过这些诸佛如来所有的福德。若有人供养十三恒河沙诸佛如来,若有人在此法门中听闻一个由四句所构成的偈子,此福德胜彼,更何况具足听闻。’”

讲解:
只要曾听闻经中的四句偈,就有这样一个殊胜的因缘,何况能具足听受此法。
“僧伽吒”是不可思议的法界坛城,是一切正法因缘聚,故只要学过它,所得的功德福报是不可思议的。




[1] 一四句偈:一个由四句话所构成的偈文。参见《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Sunday, December 29, 2013

十八、此法难遇,同于如来出世




《僧伽吒经》卷第一

十八、此法难遇,同于如来出世

经文:
尔时世尊复告一切勇菩提萨埵摩诃萨埵。善男子。如来出世难可值遇。一切勇言。如是世尊。如是善逝。如来出世难得值遇。佛告一切勇菩提萨埵摩诃萨埵言。此法难值亦复如是。

经文大意:
这时,世尊又告诉一切勇菩萨摩诃萨:“善男子,如来出兴于世难可值遇。”
一切勇菩萨说:“如是世尊,如是善逝。如来出兴于世难得值遇。”
佛陀告诉一切勇菩萨摩诃萨说:“此法难以值遇也是如此。”

讲解:
佛陀住世的时间太短暂了,故“如来出世难得值遇”。
“僧伽吒”出兴于世的因缘是要值遇盛世,也可以这样讲,“僧伽吒”的出现意味着盛世的来临。

所以,对一切众生来说,此法的“难得难遇”同佛陀出世的“难得值遇”是一样的。



Saturday, December 28, 2013

十七、不为爱河之所漂没




《僧伽吒经》卷第一

十七、不为爱河之所漂没

经文:
尔时一切勇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白佛言。世尊。行梵行[1]者甚为希有。何以故。世尊。如来行难得。佛告一切勇。如是善男子。梵行难得。若行梵行,若昼若夜常见如来,若见如来则见佛国,若见佛国则见法藏。临命终时其心不怖,不受胎生无复忧恼,不为爱河之所漂没。

经文大意:
这时,一切勇菩萨摩诃萨对佛陀说:“世尊,行梵行的众生非常希有。为什么?世尊,如来行难得。”
佛陀告诉一切勇菩萨:“如是善男子,梵行难得。若修行梵行,若白天若夜晚常常看见如来。若看见如来则看见佛国,若看见佛国则看见法藏。这样的众生在临命终时,其心不怖,不受胎生,无复忧恼,不为爱河之所漂没。”

讲解:
接下来,一切勇菩萨对莲华藏如来说:“世尊。行梵行者甚为希有。何以故。世尊。如来行难得。
修梵行者,“心净则佛土净”[2]。众生因种种妄想执着,不识本心,做不到心净,故而梵行难得。
大家注意,这部经书不可思议之处在于:如果修梵行,加上学习“僧伽吒”的力量,就不会再被爱河所漂没。
如果不被爱河所漂没,就不再受六道轮回……
一切勇菩萨为什么名为“一切勇”?
因为他是以修梵行为基础的,这是其修行根本。他修梵行,离过清净,符合这个法界的一切戒律,做到了无欲则刚,故名“一切勇”。





[1] 梵行:梵者清净之义,断淫欲之法为梵行,即梵天之行法也。修梵行则生梵天。[]涅槃五行之一。梵者清净之义,菩萨利他之行,能为一切不善之对治,离过清净,故名梵行。参见《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2] 参见《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第一》(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Friday, December 27, 2013

十六、不得以轮王福德为喻



《僧伽吒经》卷第一

十六、不得以轮王福德为喻

经文:
尔时一切勇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白彼佛言。世尊。得闻此法门者得何福德。尔时莲华藏如来即便微笑。世尊。我时作礼,问彼佛言。佛何故笑,现希有相。时莲华藏如来告一切勇。善男子。一切勇菩提萨埵得大势力。譬如转轮圣王主四天下,于四天下种满胡麻。善男子。如彼胡麻其数多不。一切勇菩提萨埵白世尊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告一切勇。有人聚彼胡麻以作一聚。一切勇。有人能数知其数不。一切勇菩提萨埵白彼世尊。不可数也,善逝世尊。时莲华藏如来告一切勇菩提萨埵。善男子。若胡麻等数诸佛如来,说闻经功德不能令尽,何况书写读诵。一切勇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书写得何等福。佛告一切勇。善男子。譬如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沙尘树叶草木,以如此等数转轮王,如是轮王宁可数不。一切勇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不可数也,善逝世尊。佛告一切勇。善男子。听此法者,如是一切诸转轮王,所有福德不及此福。于此法门书一字者,功德胜彼一切轮王所有福德。如是善男子。此法门者摄于一切大乘正法,不得以轮王福德为喻。如是一切勇。此法门功德非譬喻说。如此法门能示法藏,灭诸烦恼,然大法炬,降诸恶魔,照明一切菩提萨埵之舍,说一切法。

经文大意:
“这时,一切勇菩萨摩诃萨对彼佛说:‘世尊,听闻此法门的众生得到什么样的福德?’
“这时,莲华藏如来即便微笑。世尊,我当时作礼,问彼佛道:‘佛以什么缘故微笑,显现希有的法相?’
“这时,莲华藏如来告诉一切勇菩萨:‘善男子,一切勇菩萨获得大势力。譬如转轮圣王主宰四天下,在四天下种满胡麻。善男子,如那些胡麻,它的数量多吗?’
“一切勇菩萨对世尊说:‘非常多,世尊。非常多,善逝。’
“佛告诉一切勇菩萨:‘有人把那些胡麻聚集成一堆,一切勇,有人能够数清楚它们的数量吗?’
“一切勇菩萨对彼世尊说:‘不可数清,善逝、世尊。’
“这时,莲华藏如来告诉一切勇菩萨:‘善男子,若这些胡麻等数的诸佛如来讲说听闻《僧伽吒经》的功德不能令尽,何况书写、读诵此经的功德。’
“一切勇菩萨对佛说:‘世尊,书写此经得多少福德?’
“佛告诉一切勇菩萨:‘善男子,譬如三千大千世界中的一切沙尘、树叶、草木,以如此等数的转轮王,如是转轮王的数量难道可以数清吗?’
“一切勇菩萨对佛说:‘世尊,不可数清,善逝、世尊。’
“佛告诉一切勇菩萨:‘善男子,听此法的众生,如是一切诸转轮王的所有福德,不及此众生听闻此法的福德。在此法门中书写一个字的功德,胜过那一切转轮王的所有福德。如是善男子,此法门含摄于一切大乘正法,不得以转轮王的福德作为比喻。如是一切勇,此法门的功德非以譬喻言说。如此法门能显示如来法藏,灭除各种烦恼,燃起大法炬,降伏各种恶魔,照明一切菩萨所在之处,讲说一切法。’”

讲解:
佛告一切勇。善男子。听此法者,如是一切诸转轮王,所有福德不及此福。于此法门书一字者,功德胜彼一切轮王所有福德。
“僧伽吒”含摄一切大乘正法,也就是一切大乘正法皆从“僧伽吒”中出,故其功德不思议,“不得以轮王福德为喻”。
这时,一切勇菩萨彻底明白了“僧伽吒”所具有的不可思议的力量。

有人问,《僧伽吒经》与《金刚经》相比,哪部经的功德、福德大?
若论福德,是无法进行比较的。
若论功德,如果能把《金刚经》读懂、理解透,就会发现《金刚经》同《僧伽吒经》讲的是一回事。《金刚经》、《僧伽吒经》都是诸佛法身境界,故而没有高下之分。

如读不懂《金刚经》,只要能具足读懂《僧伽吒经》,也能了解甚深般若的原理。


Thursday, December 26, 2013

十五、以闻“僧伽吒”,得在华上世界




《僧伽吒经》卷第一

十五、以闻“僧伽吒”,得在华上世界

经文:
乃到华上世界。世尊。我到彼世界,见敷百千亿座。世尊。见彼南面敷百千亿座,东西北方及以上下,各敷百千亿高座。世尊。彼一一座七宝[1]成就,一一座上有一如来。结跏趺坐为众说法。世尊。我既见已生希有心,问彼世尊。此世界者名为何等。彼佛如来即告我言。此世界者名曰华上。世尊。我礼彼佛,问其佛言。如来世尊名号何等。彼佛答我。号莲华藏。于此世界常作佛事。我复问言。此世界中无量如来,何者是莲华藏如来之身。彼世尊曰。我当示汝莲华藏佛。尔时诸佛悉隐不现,唯见一佛,其余座上悉是菩萨。我时礼佛。时有一座从地涌出,我于此座结跏趺坐。时我坐已,有无量座忽然而出,空无人坐。
我问彼佛。此座何故空无人坐。时佛世尊而告我言。善男子。不种善根众生,不得在于此会之中。世尊。我时问彼如来言。世尊。作何善根得在此会。时佛告言。谛听善男子。得闻僧伽吒法门者,以是善根得在此会,何况书写读诵。一切勇。汝闻僧伽吒法门故得在此会。无善根人则不能得见此佛国。

经文大意:
“于是到达华上世界。世尊,我到达那个世界,看见其中敷设百千亿须弥座。世尊,我看见在它的南面敷设百千亿须弥座,东西北方及以上方、下方各敷设百千亿高座。世尊,那里的每一座位都是七宝成就,每一座位上有一尊如来,结跏趺坐为众生说法。世尊,我既见后,生起希有心,问彼世尊:‘此世界名为什么?’彼佛如来当即告诉我说:‘此世界名曰华上。’世尊,我顶礼彼佛,问这些佛道:‘此世界的如来世尊,他的名号是什么?’彼佛回答我:‘名号是莲华藏,在此世界常作佛事。’我又问道:‘此世界中的无量如来,哪位是莲华藏如来之身?’彼世尊说道:‘我们当为你显示莲华藏佛。’
“这时,诸佛全都隐没不现,只看见一尊佛,其余座上全都是菩萨。我这时顶礼莲华藏如来。这时,有一座位从地下涌出,我在此座位上结跏趺坐。这时,我坐在上面以后,有无量座位忽然涌出,空无人坐。
“我问彼佛:‘这些座位为什么空无人坐?’这时,佛世尊而告诉我说:‘善男子,不种善根的众生,不得在此法会之中。’
“世尊,我当时问彼如来道:‘世尊,作了什么善根得以在此法会中?’这时,佛告诉我说:‘仔细听,善男子,得闻僧伽吒法门的众生,以此善根得在此法会中,何况书写、读诵此法门者。一切勇,你听闻僧伽吒法门,所以得在此法会中。无有善根的人则不能得见此佛国土。’”

讲解:
一切勇菩萨到达华上世界,看到这个世界有不可思议多的须弥座[2]。这些高座都以七宝庄严而成,每个座上有一如来,结跏趺坐为众生说法。
很多化身佛的佛像,下面都是莲花座。而在华上世界,所有的座都是须弥座。须弥座在佛乘修行中也是一个证量的表示。
一切勇菩萨看到华上世界里都是佛,而且每尊佛都有须弥座,于是产生了一个疑惑:“此世界中的无量如来,哪位是莲华藏如来之身?”
这时,一切勇菩萨的善根功德福报招感莲华藏如来加持,使他得见莲华藏如来之身,再看其他须弥座,坐的都是菩萨。
这时,突然从下面涌出一个须弥座,一切勇菩萨坐在了上面。接着,有无量的须弥座升起来,但却没有任何人坐在上面。
于是,他问道:“这些座位为什么空无人坐?”
莲花藏如来告诉他:“善男子,不种善根的众生,不得在此法会之中。”
就像我们,如果善根、福德、因缘不具足,就不会在今天这个地方,听到“僧伽吒”。




[1] 七宝:诸经所说的略有不同,《般若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渠、玛瑙。《法华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砗渠、玛瑙、真珠、玫瑰。《阿弥陀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玻璃、砗渠、赤珠、玛瑙。参见《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2] 须弥座:与须弥坛同。谓佛座也。须弥。山名。王勃文曰:“俯会众心,竞起须弥之座。”参见《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Wednesday, December 25, 2013

十四、诸佛世界的种种景象


《僧伽吒经》卷第一

十四、诸佛世界的种种景象

经文:
尔时如来,知一切勇菩提萨埵自用神力去已,七日至华上世界。时一切勇菩提萨埵,以佛神力屈伸臂顷来至佛所,到已右绕三匝,发清净心合掌礼佛,白佛言。世尊。我以一神力,至十方诸佛世界,见九十九千亿诸佛世界。第二神力,见百千亿诸佛世界。至第七日到华上世界,亦至不动如来世界。世尊。我至彼国,见九十二千亿诸佛说法。又见八十亿千世界,八十亿千诸佛,即日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悉供养复过而去。世尊。我即日至三十九亿百千佛国,见三十九亿百千菩提萨埵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我悉恭敬礼拜,右绕三匝复过而去。世尊。又于六十亿世界,见六十亿佛。我悉供养恭敬礼拜而去。世尊。我见百亿世界,百亿如来入般涅槃。我亦供养恭敬礼拜复过而去。世尊。我见六十五亿世界,诸佛正法灭尽。我心焦恼而怀悲泣。见天龙夜叉忧恼啼哭如箭入心。世尊。彼佛世界劫火[1]所烧,大海须弥悉皆烧尽无有遗余。我亦供养复过而去。

经文大意:
这时,如来知道一切勇菩萨自己用神力去了以后,经过七日来到华上世界。
这时,一切勇菩萨以佛的神力在屈伸臂这么短的时间里来到佛陀的处所,到后右绕佛陀三周,发清净心,合掌礼佛,对佛陀说:“世尊,我以一神力到十方诸佛的世界,看见九十九千亿诸佛世界。第二神力,看见百千亿诸佛世界。至第七日来到华上世界,也来到不动如来世界。世尊,我到达那些国土,看见九十二千亿诸佛说法,又看见八十亿千世界,有八十亿千诸佛即日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全都供养,又经过而离去。世尊,我即日到达三十九亿百千佛国土,看见三十九亿百千菩萨出家,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我全都恭敬礼拜,右绕三周,又经过而离去。世尊,我又在六十亿世界,看见六十亿佛。我全都供养、恭敬礼拜而离去。世尊,我看见百亿世界,有百亿如来入般涅槃。我也供养、恭敬礼拜,又经过而离去。世尊,我看见六十五亿世界,诸佛正法灭尽。我内心焦虑愁恼而怀悲泣,看见天、龙、夜叉忧恼啼哭,如箭入心。世尊,那些佛世界被劫火所烧,大海、须弥山全都被烧尽,无有遗余。我也供养,又经过而离去。”

讲解:
一切勇菩萨回来后对佛陀讲了他的所见所闻。他去了不可思议多的诸佛世界,在第七日到达华上世界,也到了不动如来世界。
在这里,一切勇菩萨去诸佛世界所用的“一神力”与“二神力”均是菩萨乘[2]的法力。
一切勇菩萨去无量诸佛国土,其中“见六十五亿世界,诸佛正法灭尽。我心焦恼而怀悲泣。见天龙夜叉忧恼啼哭如箭入心”。
这说明在他的自性[3]法界中,没有看到天、龙、夜叉即是佛,没有看到众生界即是佛界[4]
这里有一个佛乘[5]境界上的秘密,留待以后再讲。

一切勇菩萨还到达了不动如来世界。
不动如来的妙喜世界在东方。佛经中有记载,此净土并非单纯发愿就能往生,而应学不动如来往昔所行菩萨行,做到如是功德后,方可在妙喜世界受生。[6]
所以,能否到不动如来的妙喜世界去,是对往生者功德福报是否具足的印证。一切勇菩萨确实证到不退转菩萨而到达不动如来的佛国土[7],这证实了他听闻“僧伽吒”后,已具足不可思议的功德福报。




[1] 劫火:又作劫尽火、劫烧。指坏劫时所起之火灾。于佛教之世界观中,谓世界之成立分为成、住、坏、空四劫,于坏劫之末必起火灾、水灾、风灾,火灾之时,天上出现七日轮,初禅天以下全为劫火所烧。参见《佛光大辞典》,星云法师监修。

[2] 菩萨乘:又名大乘,为五乘之一,即修六度万行圆满自他二利以达到佛界的教法。参见《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3] 自性:诸法各自有其不改变不生灭的自性,故一切现象的本体或一切心相的性体,叫做自性。参见《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4] 参见《佛说不增不减经》:“舍利弗,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不离众生界有法身,不离法身有众生界。众生界即法身,法身即众生界。舍利弗,此二法者义一名异。”

[5] 佛乘:华严、法华说一切众生悉可成佛之教法,称为佛乘。此法不分二乘、三乘等,而说唯一成佛之法,故又称一乘。《法华经·方便品》(大·一四上):“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参见《佛光大辞典》,星云法师监修。

[6] 参见《大宝积经卷第二十·不动如来会第六之二往生因缘品第六》:“尔时,尊者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以何因缘善根之力,于彼佛刹而得受生?’佛告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欲生妙喜世界者,应学不动如来往昔行菩萨行,发弘誓心愿生其国,如是行愿,能作因缘生彼佛刹。’”

[7] 参见《大宝积经卷第二十·不动如来会第六之二菩萨众品第四》:“复次,舍利弗,彼佛刹中所有菩萨,若已生、若现生、若当生,如是菩萨皆行一行,所谓住如来行。舍利弗,云何如来行?所谓超过声闻、辟支佛地。言行一行者,是彼假名。是故,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乐行一行者,应当愿生彼佛刹土。舍利弗,我所授记得不退转菩萨摩诃萨,此辈应生不动佛所。舍利弗,是诸菩萨生彼佛刹者,我不舍离。”



Tuesday, December 24, 2013

十三、出离心起住十地




《僧伽吒经》卷第一


十三、出离心起住十地

经文:
尔时世尊,为尼揵说。生苦生恼,人生多怖。生有病苦,病有老苦,老有死苦。复有王难,贼难,水难,火难,毒难,自作业难。时诸外道心怀恐怖,白佛言。世尊。我等于今更不忍生。尔时世尊说此法时,十八千亿诸外道等得离尘垢,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自身十八千亿,住于十地大菩提萨埵,现菩提萨埵种种神力。或作象形马形师子虎形金翅鸟形,或作须弥山形,或作老形,或作猕猴,或作华台结跏趺坐[1]。十千亿菩提萨埵在其南面作,九千亿菩提萨埵在其北面,皆作如是神通变化。如来常在三昧[2],以方便力故为众生说法。

经文大意:
这时,世尊为尼揵子说法:“生苦、生恼,人生多有恐怖。生有病苦,病有老苦,老有死苦。又有王难、贼难、水难、火难、毒难、自作业难。”
这时,诸外道心怀恐怖,对佛陀说:“世尊,我等如今更不忍生。”
这时,世尊说此法时,十八千亿诸外道等得离尘垢,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十八千亿诸外道自身,住于十地大菩萨的果位,显现菩萨的种种神力,有的作象形、马形、狮子、虎形、金翅鸟形,有的作须弥山形,有的作老形,有的作猕猴,有的作花台结跏趺坐。十千亿菩萨在他们南面作此神通变化,九千亿菩萨在他们北面,都作如是神通变化。如来常在三昧中,以方便力故为众生说法。

讲解:
佛陀在本经中并不是用智慧去讲法,而是用法力[3]、降伏力来讲的。
这时,佛陀给这些尼揵子外道说法:“生苦生恼,人生多怖。生有病苦,病有老苦,老有死苦。复有王难,贼难,水难,火难,毒难,自作业难。
佛陀每说到一种苦难,就在这些尼揵子眼前化现出相应的境界——
说到病苦,他们就看见很多人正在遭受各种病痛的折磨,同时看到自己缠绵病榻,面黄肌瘦,痛苦不堪;说到死苦,就看到自己痛苦地死去了,尸体慢慢腐烂;说到贼难,就看见自己被盗贼抓起来百般凌辱,家中财物被洗劫一空;说到水难,就看到漫天的大水汹涌而至,房屋被冲毁,无数人在水中挣扎……
这些外道内心充满了恐惧,同时生出无穷大的出离心……

这时,佛陀为其讲说“僧伽吒”。讲完以后,这十八千亿的外道当下都成为十地大菩萨,并以“僧伽吒”的法力显现出种种神通变化。
“僧伽吒”真正的法力来自于出离心。如无出离心,便会沉沦六道,无有出期。同样,没有出离心而学习“僧伽吒”,就感受不到其根本的法力。
有人放逸自己,为财色等所迷,抄经不起作用,即是因为出离三界[4]、不被一切相控制的发心不到家。

如来常在三昧,以方便力故为众生说法。
除了佛陀知道他们是菩萨,任何众生看他们都是如来,因他们“常在三昧,以方便力故为众生说法”……




[1] 结跏趺坐:佛陀的坐法,即盘膝而坐。略有二种:若先以右足置于左腿上,再以左足置于右腿上,叫做降魔坐;若先以左足置于右腿上,再以右足置于左腿上者,则叫做吉祥坐。参见《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2] 三昧:又名三摩提,或三摩地,华译为正定,即离诸邪乱,摄心不散的意思。参见《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3] 法力:正法之力能除灾伏恶也。《维摩经·佛国品》曰:“法王法力超群生。”白居易文曰:“法力所摄,鲜不归心。”参见《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4] 三界:凡夫生死往来之世界分为三:一、欲界,有淫欲与食欲二欲之有情住所也。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界之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谓之欲界。二、色界,色为质碍之义,有形之物质也。此界在欲界之上,离淫食二欲之有情住所也。谓为身体,谓为宫殿,物质的物,总殊妙精好。故名色界。此色界由禅定之浅深粗妙分四级,称为四禅天,新曰静虑。此中或立十六天,或立十七天,或立十八天。三、无色界,此界无一色,无一物质的物,无身体,亦无宫殿国土,唯以心识住于深妙之禅定。故谓之无色。此既为无物质之世界。则其方所,非可定。但就果报胜之义,谓在色界之上。是有四天。名为四无色。又曰四空处,说出《俱舍论·世间品》,三界义。参见《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Monday, December 23, 2013

十二、乘何神力,往观十方




《僧伽吒经》卷第一


十二、乘何神力,往观十方

经文:
尔时八十四亿天子至于佛所,合掌顶礼白佛言。善哉世尊。如是法藏愿住阎浮提。尔时复有十八千亿尼揵子[1],来诣佛所白佛言。胜也沙门[2]瞿昙[3]。佛告尼揵。如来常胜。汝等住颠倒,云何见汝等胜。汝无胜也。汝等善听,今为利益汝等,为汝等说。
凡夫无慧乐,何处得有胜。不知于正道,云何得有胜。
我视众生道,以甚深佛眼。
尔时尼揵子,于世尊所心生瞋恚。尔时帝释捉金刚杵,以手摩之用拟尼揵。时十八千亿诸尼揵子,惶怖苦恼悲泣啼哭。如来隐形令其不见。尔时诸尼揵子不见如来,悲泣颂曰。
父母及兄弟,无能救济者。见旷野大泽,空无人行路。
彼处不见水,亦不见树荫。亦不见人众,无伴独受苦。
彼受诸苦恼,由不见如来。
时诸尼揵从座而起,右膝着地出大声言。如来哀愍愿见救济。我等归依佛。尔时世尊即时微笑,告一切勇菩提萨埵摩诃萨埵言。善男子。汝往外道尼揵子所,为其说法。尔时一切勇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白佛言。世尊。譬如须弥山王小山无能出者。如是世尊。于如来前我不能说。尔时世尊告一切勇菩提萨埵摩诃萨埵。善男子。莫作是说。如来有多方便。一切勇。汝往观十方一切世界。如来在何处。住于何处所,敷如来座。一切勇。于尼揵所我亦当自说法。一切勇白佛言。世尊。乘何神力。为以自神力去,以佛神力去也。佛告一切勇。汝以自神力去,还时以佛神力而来。尔时一切勇菩提萨埵摩诃萨埵,从座而起偏袒右肩,为佛作礼即没不现。

经文大意:
这时,八十四亿天子来到佛陀的处所,合掌顶礼,对佛陀说:“善哉,世尊。如是法藏愿住在阎浮提。”
这时,又有十八千亿尼揵子,来到佛陀的处所,对佛陀说:“殊胜啊,沙门瞿昙。”
佛陀告诉尼揵子:“如来常胜,你等住在颠倒之中,怎么能看见你等取胜?你们无法取胜。你等好好听,如今为了利益你等,为你们讲说。
“凡夫无智乐,何处得到胜利?
不知于正道,怎么得到胜利?
我视众生道,以甚深佛眼。”
这时,尼揵子在佛陀的处所心生恚。这时,帝释拿起金刚杵,以手抚摸,并用它向尼揵子比划着。这时,十八千亿诸尼揵子,惶怖苦恼,悲泣啼哭。如来隐形令他们看不见自己。这时,诸尼揵子不见如来,悲泣唱颂道:
“父母及兄弟,无有谁能够救济我们。
看见旷野大泽,空旷无有人行路。
那里看不见水,也看不见树荫。
也看不见人众,我们无有伙伴独自受苦。
我们遭受各种苦恼,由于看不见如来。”
这时,诸尼揵子从座而起,右膝着地,发出大声说道:“如来哀愍,愿您救济我们。我等归依佛。”
这时,世尊即时微笑,告诉一切勇菩萨摩诃萨说:“善男子,你往外道尼揵子的处所,为他们说法。”
这时,一切勇菩萨摩诃萨对佛陀说:“世尊,譬如须弥山王高广无比,低矮的小山不能超过它。如是世尊,在如来面前我不能为他们说法。”
这时,世尊告诉一切勇菩萨摩诃萨:“善男子,你莫要作此言说,如来有多种方便之法。一切勇,你前往观察十方一切世界,如来在何处?住在什么处所敷设如来的宝座?一切勇,我也当在尼揵子的处所为他们说法。”
一切勇菩萨对佛陀说:“世尊,我乘什么神力去?是以我自己的神力去?还是以佛的神力去?”
佛陀告诉一切勇菩萨:“你以自己的神力去,回来的时候以佛的神力回来。”
这时,一切勇菩萨摩诃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为佛作礼,当即隐没不现。

讲解:
十八千亿尼揵子外道来到佛所,欲与佛陀争胜,并生起瞋恨心。佛陀随即隐身。诸尼揵子不见如来,心生忏悔……
因诸尼揵子的忏悔,佛陀让一切勇菩萨给这些外道讲法。一切勇菩萨却回答:“世尊,譬如须弥山王高广无比,低矮的小山不能超过它。如是世尊,在如来面前我不能为他们说法。”
佛陀看到一切勇菩萨还未生起为外道讲法的担当心,于是让他去巡游十方一切诸佛的世界,去印证他听受“僧伽吒”后获得的不可思议的功德福报。
这时,一切勇菩萨问道:“世尊。乘何神力。为以自神力去,以佛神力去也。
佛陀告诉他:“汝以自神力去,还时以佛神力而来。
这个“自神力”和“佛神力”本是一样的。一切勇菩萨在去的时候,还未具有佛那样的担当力,所以只是一切勇菩萨,只有用自力;回来的时候,便有了与佛等同的力量,故用佛力回来。这是佛陀对他的一个授记。
于是,一切勇菩萨就去了……




[1] 尼揵子:又作尼虔,尼乾,尼健。六大外道之一。尼犍具曰尼犍陀。译曰离系,不系,无结。离三界系缚之义也。是为外道出家之总名。但此外道,特修裸形涂灰等离系之苦行,故取总名为别名。自佛法毁之,名曰无惭。以彼母之名名为若提,译曰亲友。彼为其子,故曰尼乾陀若提子,又师之门徒,曰尼乾陀弗咀罗,尼乾子,尼乾陀子。弗咀罗译为子,指称门徒。参见《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尼犍”条。本经中,前面为“尼揵子”,后面为“尼犍子”,均是此义。

[2] 沙门:译勤息,即勤修佛道和息诸烦恼的意思,为出家修道者的通称。参见《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3] 瞿昙:释尊俗家的古代族姓,华译为日,或甘蔗。参见《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