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22, 2016

会集经本、会集注解都不是凡人

我们跟阿弥陀佛、跟极乐世界的缘一定非常深厚,在现前这个时代,佛来加持我们。

会集经本、会集注解都不是凡人,我曾经听到这个信息不敢讲,现在他们已经走了可以讲,夏莲老是普贤菩萨再来,黄念祖是观世音菩萨再来的。走了可以说,在不能讲。不是凡人,他是来救苦救难的。

这部书确确实实像梅光羲居士序文里面所说的,肯定是它普度末法九千年一切众生。释迦牟尼佛末法九千年。照我们中国人的说法,中国历史所记载的,释迦牟尼佛出生那一年是周召王二十四年,甲寅,释迦牟尼佛属老虎的,释迦牟尼佛灭度在周穆王五十三年,世寿七十九岁,我们中国人讲虚岁八十岁。要照这个年代算到今年是三千零三十八年,这是中国人记载的,老一代的老法师统统用这个纪年;换句话说,佛距离我们三千年。

三千年前所讲的这些极其微妙的原理原则被今天量子学家发现,证明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佛经里头,方东美先生教我的时候,高等哲学;现在我们通过这么多年学习,听到外国科学家的报告,我们肯定它是全世界高等科学。这么好的东西我们遇到了,在这一生当中决定得度。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0932

Thursday, January 21, 2016

菩萨戒

为什么要受菩萨戒?

受菩萨戒有什么殊胜呢?这个观念很重要。所以我们每天都在念,念一下,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这句话就是菩萨戒。当愿众生,体解大道。体解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真理,大菩提道,普度众生,而发起了这个世界最殊胜的心态,叫做菩提心。为了要发菩提心,所以我们去受菩萨戒。以这个戒来保护我们的心。

所以菩萨戒体是以心为体。你的心里面如果放弃众生讨厌众生,你就破菩萨戒了。所以你很怨恨这个人,请问还有菩萨戒吗?没有了,记住。很多人都以为他有菩萨戒,其实没有戒体了,包括有些出家人也如此。我曾经跟一个出家人认识,他开车载我,后面有车按喇叭,他就吼:叭什么!我说,你破戒了,你怨恨后面那个人,你骂他,你就菩萨戒不见了,你十年的菩萨戒都没有了。所以菩萨戒最怕你瞋恨众生,一念瞋心起,火烧功德林,就没有了。

  所以菩萨戒的意思是说,我不舍弃众生。进一步我要普度众生。也为如此,所以我要广学一切,在忍辱中广学一切。就好像说,今天你是消防队的救火员,然后对面有楼房发生火灾,你知道了,但故意不去救火。这样有没有失职?你就会被开除了。当然,除非消防车里没有水了,那不能怪你,即便没有水,你也不能当旁观者,救几个算几个。你不能说,我不要去。

菩萨戒就是这样,而且菩萨戒的功德,为什么很大呢?因为菩萨戒的对象,是一切众生。各位,你如果给全世界的人,每一个人都给他一万块,这样功德大不大?这叫做菩萨戒。菩萨戒所缘一切众生。所有的众生你都要度他。你都要让他离苦得乐。这样功德大不大?你孝顺一个母亲,功德就很大了。何况你要孝顺众生。孝顺母亲,还是世间功德而已,能够度母亲离苦,这才是菩萨戒。所以你能够度一切众生,都决心要让他离苦。

  功德大不大?太大了。所以各位,要发起这种心。不是说,师父,我要受菩萨戒,但是我很懒得度人。师父,我要受菩萨戒,那个又没有布施,那个布了施一辆车,我要选择给布施的助念。有的人很现实,很攀缘,如果是大施主,三更半夜,也很喜欢爬起来去帮他念,但是这么做代表你没有平等心,你也破菩萨戒。为什么?你有这种分别心,不行,不能有这个心态。

所以菩萨戒呢,它是戒自私,一定要平等无私的,去保护所有生命。所以今天你是个出家人,你是个佛学博士,但是,隔壁有在超度法会,你不想去,有没有犯菩萨戒?有。那你呢,就不算菩萨,也不算出家人。就算你读到佛学博士,没有用。

  我再讲一个,今天有人往生,希望你助念。在家也好,出家也好,跟你说要去助念,“要五百块。”这样还有没有菩萨戒?没有了,变成交易了,失去了菩提心,这样就破戒了。为什么?因为没有钱给你,你就不念了。今天有人拿个骨灰盒、纳骨塔到你这边来:“师父,我爸爸死了,我家很穷。我这个纳骨塔没地方放。你们寺庙有地方放吗?”有。可不可以放?可以。要怎么办?五十万、三十万、五万,你如果放后面一点,比较便宜。这样有没有破菩萨戒?破戒了。所以各位要了解。

  但是你看这个世间,有没有人破戒了?太多了。把宗教当成买卖,把宗教当成特权。所以看到这些的时候,我们更要受菩萨戒。要来保护佛教,要来普度众生。不然没有钱的,都要下地狱了。有钱的才能够学佛。我们不能让这样。没有钱可不可以成佛?只要你受菩萨戒,只要你发菩提心,你都可以成佛。所以有钱人布施十亿,还不如对贫穷人发菩提心点一盏灯的功德。为什么?心最重要,动机最重要。如果有执着,而且对方没有正知正见,而为了一种知名度而去布施,这样就违背菩萨戒了。

  所以我想,各位要把握佛教的原则,冤亲平等,同体大悲。以这个平等心来做事待人,我想要帮助每一个生命,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接受你帮忙,有些人你想帮他,他不喜欢你,对此我们要忏悔,希望我将来,这辈子没办法,那下辈子,下下辈子,总有一世,有机会帮助你。就像释迦牟尼佛,当初为了度弥勒菩萨,被弥勒菩萨打多久,你知道吗?打了八万多年,对不对,最后七天,弥勒菩萨要示现死亡了,他才警觉到,才皈依了。

所以我想,我们度人,要结一个缘,所以,不要舍弃众生,不要分别众生。如果你家有纳骨塔位,你家有人送你十个纳骨塔位,要不要布施?你要登报纸,如果有贫穷人没地方放的,我们这里还有十个位置。以前有很多人,在卖那个骨灰塔,在那里买卖,有没有?有啊,还在那里涨价,这个是很不慈悲的事情,因为人死了都已经很可怜了,你还在死人身上动歪脑筋赚钱,这个不好。所以各位,不管什么地方,如果有那个无祀孤魂,你就请几个回去好不好?你看,都没有人要。所以各位,一个冤亲债主、鬼魂会不会让你得癌症?会。但是他如果要感恩你,会不会让你赚大钱?肯定也会。很简单的事情,很简单的,因为他们有影响力,所以叫大力鬼神众。

  当然,不能为了求财才去做,这样发心有问题,要以无所求的菩提心,就是要利益对方的心,不求回报的心去做,诸善圆满,不求自得。所以各位要了解,受五戒,五个护法神保护你,受一条戒律,就有一个护法神保护你,那受菩萨戒,所有天上的,有善根的神,都成为你的护法,叫百千万亿护法。你什么事情不成就?你想什么,什么来。只要你是为了利益众生的,你不会担心什么,你只担心你自己做得不够好,而不会担心没有福报。所以一个人,如果没有发菩提心,他就会每天用心机,我要怎么样设计才有钱,我要办什么法会,才有收入,才有信徒。因为你没发菩提心,你的动机只是为了得到,得到,不是为了利益别人。所以我想我们去放生,不是说我要得功德,而是我能够救命,而且能够把这个救命的功德,回向给我们的社会,不要有灾难,大家生病赶快好。你根本没想到自己,这个叫菩提心。

  摘自:海涛法师-新店大明讲堂-传授菩萨戒-菩萨行慈悲心

Tuesday, January 19, 2016

佛法讲慈悲,慈悲就是爱,佛为什么不说爱?

这理就是性德,在中国古圣先贤发现了,性德的核心是什么?给诸位说,就是个孝字,父子有亲,亲爱。

你看每一个宗教里头,核心的理念都是爱,佛法讲慈悲,慈悲就是爱,佛为什么不说爱?因为世间人爱里头都有情在里头,情是烦恼,慈悲里头没有情,有智慧在里头。

我们可以这样说,佛家的慈悲是讲理智的慈悲,世间人的慈悲是感情的慈悲,这就很分别了。

感情的就叫爱,佛法里给它这样分开,理智的就叫慈悲,所以慈悲就是理性的爱,它不是以感情做主,这是根。

佛家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是佛教。

你看伊斯兰教《古兰经》里,每一段重要的经文前面一定有,「真主安拉确实是仁慈的」,讲得很好,真主确实是仁慈的。你看世界上拥有信徒最多的,基督教跟天主教,他们同用的经典是《新旧约》,《圣经》里面最重要的一句话,「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父子有亲那个亲爱,这是性德,自性里头本有的,而且是万德万行的根本。

中国自古以来,圣贤教育就是从这个地方发明的,所以中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亲爱的教育,我们不能不知道。

http://wap.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1213

Thursday, January 14, 2016

心浮气躁干什么都不能成功。

此地接著说,「自然暗合道妙,念念离念。以凡夫心入诸法实相,唯持名与持咒为最易」,这最容易。

这给我们讲境界,关键在哪里?关键在老实,这两个字太重要。

世出世间法,人只要老实,没有不成就的。

不成就的人;换句话说,就是不老实。他的妄念多,他的心思杂,妄念多,意念、精神不能专注,所以说心浮气躁,心浮气躁干什么都不能成功。

真正要成就的话,秘诀是老实、专注。

无上甚深微妙法,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没人知道,你给人家讲,他不相信,哪有那么容易的?他不相信。我们早年看到经教上古来祖师大德这样劝导人,我们也是看过、读过就算了,没有把它当真。随著年岁大了,看得多了,尤其看到这些现身说法的,做出榜样在给我们看的,我们才真的注意到,才肯定一点都不假。

《华严经》上「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一是什么?一就是「南无阿弥陀佛」,我们现在能有这种认知,能有这样的肯定。法门不可思议,认识这个法门不可思议,依教奉行的人不可思议。

这桩事情实在讲太要紧了,为什么?现在在这个社会,我们冷静观察,哪一个人不造罪业?不但造罪业,都是造很重的罪业。

http://wap.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1214

Wednesday, January 13, 2016

扰乱你的清净心,这就错了。

品位高下是什么个道理?给诸位说,这是你心地清净程度的感应。

我们这个经题里面讲的这三个等级就很好,「清净、平等、觉」。

功夫最浅的是清净,清净就往生凡圣同居土;

平等了,心平等了,方便有余土;

后面觉,觉是大彻大悟,生实报庄严土。

由此可知,清净心重要!我们念佛法门修什么?就是修清净心。有疑惑,心不清净了,有夹杂,心不清净了,所以要把疑惑跟所有一切夹杂全都放下。真的要常常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日常生活当中随缘,什么都好,不要去计较,吃饱了、穿暖了,够了,不必再讲求一定要这样、一定要那样,那就麻烦大了,那就夹杂,为什么?扰乱你的清净心,这就错了。

得清净再向上提升修平等心,看一切人跟自己没有差别,我不比别人高一等,人家也不比我差一等。最好的方法,观一切众生皆是阿弥陀佛,这是好方法,好人、坏人全是阿弥陀佛,你不要去分别,平等心现前,往生品位就高,生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是四圣法界。

http://wap.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1214

Tuesday, January 12, 2016

为什么不念佛?为什么就胡思乱想?

现在很多人看到我,都问我灾难是真的还是假的?我老实讲,这灾难不能说真,也不能说假。这话怎么讲?你的心行不善就有,你的心行善它就没有了。

这什么意思?「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佛不早就给我们说过了吗?说得太多了,事到临头的时候你忘掉了。

所以常常要想到佛的教诲,「一切法从心想生」。

连科学家都教导我们,灾难来了怎么应对?

科学家教给我们三句话,

「弃恶扬善」,恶要丢掉、要放下,要把善心善行发扬光大,你看这多好,跟佛说的一个意思,

第二句教给我们「改邪归正」,

末后一句话教我们「端正心念」。念佛是端正心念第一正,为什么不念佛?为什么就胡思乱想?

http://wap.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1214

Monday, January 11, 2016

最重要的是十念

底下一段说,「本愿文曰至心信乐。《观经》亦曰: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

下面跟我们解释,「如何名为至心,又如何名为具足十念?此乃本愿之关要」。这是关键,这重要的法门!

「罗什大师於此」,鸠摩罗什大师对於刚才提出的这个问题,他「有最极精要之论」。

下面就是罗什大师所讲的,「师曰:譬如有人,於旷野中」,野外,

「值遇恶贼」,遇到强盗,

「挥戈拔剑,直来欲杀」,这是遇到强盗要来杀害他,夺他的财物。

「其人勤走」,这人赶快逃,逃的时候

「视渡一河」,看到前面有一条河。这个时候想,

「若不渡河,首领难全」,肯定被他杀了。

「尔时但念渡河方便」,我怎么过这个河?

「我至江岸,为著衣渡」?穿著这衣服赶紧下去游过去,还是把衣服脱掉?这急时一念,这是他想的,「为脱衣渡」?

「若著衣衲,恐不得过」,时间来不及,追得太紧了,

「若脱衣衲,恐不得暇」,恐怕来不及;要是著衣渡,穿著衣服,恐怕渡不过去。

「但有此念,更无他意」,这就讲一心怎么渡河。

「当念渡河,即是一念。此等十念,不杂余念。行者亦尔,若念佛名,若念佛相等,无间念佛,乃至十念,如是至心,名为十念」。这是罗什大师的开示。

行者就是修行人,就像这个渡河的情形,遇到强盗的情形一样。我们念佛,是念佛名还是念佛像?这个念佛像就是观像念佛,没有佛像在面前是观想念佛,这是《十六观经》上说的。

无间念佛,观想也行、观像也行、持名也行,最重要的是十念,这就叫至心,名为十念。你心里已经集中在佛,除念佛之外没有其他的心,所以三种方法都可以,观想、观像、持名都行。

http://wap.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1214

Sunday, January 10, 2016

这功夫是什么?真放得下的人。

下面它有个括弧附注,「仅念一声者,指临终一念,或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於彼佛,亦皆得往生。」

这是讲了两种状况,

第一种状况,这个仅念一声是临终,临终一念决定得生。

第二种状况,是获得一念净心,这个比较难,这是真有功夫!这功夫是什么?真放得下的人。真正能够,这是古大德常讲的,世出世间法一切放下,不但是讲世间法,出世间法是佛法,讲三藏十二部、八万四千法门统统放下。这个时候发一念心,就是专念阿弥陀佛,这都是决定往生的。

http://wap.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1214

Saturday, January 9, 2016

所以我们在境界当中,时时刻刻,像观世音菩萨一样,返闻闻自性。

「八者,於世谈话,不生味著」。

这一念是这个十念的第八念,是日常生活当中闲谈一切世间的法,不生味著,这个味是兴趣,著是执著。用个简单的话来说,就是不放在心上,不要把它当一回事情这就对了。

为什么?六道不是真的,十法界也不是真的,你要在这个里面感觉得有兴趣,味这一个字,味是情执,你迷了,你执著,著就是执著,那就错了。

於世间一切言论要当真、要执著,这就是造轮回业,就没有办法出离六道轮回。所以一定要知道,这知道是智慧!

大乘教常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真正体会到这个意思,这世间法不再执著,就像看电视剧一样,我们在萤幕上看电视剧,这假的,这不是真的。

你可以欣赏,决定没有执著、决定没有分别,这是菩萨。

如果你在那里看到这些现象,不起心、不动念,那你就是佛了。

佛菩萨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就在这里,我们不能不知道。

所以我们在境界当中,时时刻刻,像观世音菩萨一样,返闻闻自性。世间有一句话说回光返照,回过头来照自性,你就知道自己修学是在什么阶段。如果外面境界还能够引起我们的,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那我们就是六道凡夫。

如果我们对眼前一切现象全不执著,但是还有分别,这就是阿罗汉,就不是凡夫。

凡夫肯定有情执,阿罗汉情执断掉不再执著,也就是此地讲的他不生味著,用我们现在话,他没有兴趣,他不执著了。

http://wap.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1214

Thursday, January 7, 2016

净业三福

所以净业三福头一条就是儒释道这三个根,有这个根才能学佛。

所以第二条才学佛,学佛从哪里?「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才入佛门。佛经上你一展开,「善男子善女人」,为什么?他具足第一条善,也就是说他真正做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他真做到。所以他有这个条件,才能到佛门里面来接受三皈五戒,出家的时候接受沙弥戒,沙弥十条戒二十四门威仪。

有这样的基础才能到第三,第三是大乘,第二是小乘,不违背次序。到第三是大乘菩萨,大乘菩萨第一个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这个因果不是小乘因果,不是世间的因果,世间因果在第一条就学。这个因果是什么?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它是讲净土法门的,念佛成佛!不是讲普通的因果,这个讲得透彻,我们不能不知道。

这个法门就是教你念佛,你对这个因果你要相信,深信切愿,没有一个不往生。「读诵大乘」,读是对著经本念,诵是离开经本背诵,你念得很熟你能够背诵。这是什么?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就能成佛!这个大乘是讲什么?广义的讲是大乘经。狭义的讲就是《大乘无量寿经》,就这一部经,你就决定成佛,往生成佛。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1401

Wednesday, January 6, 2016

~ Excerpt from Guidelines for Being a Good Person弟子规 ~

Chapter 1: Respecting and Loving our Parents at Home

When our parents call us, we should answer them right away.

When they tell us to do something, we should do it promptly.

When our parents instruct us, we should listen respectfully.

When they scold us, we should sincerely accept what they say.

We should make sure that our parents are warm in the winter and cool in the summer.

In the morning, we should greet them and show them that we care.

At night, we should make sure that they are resting comfortably.

Gudelines for Being a Good Person (Di Zi Gui) was written by ancient Chinese sages. It teaches us the guidelines for being a good human being.

First, it teaches us to respect and love our parents, and to be kind to our siblings.

Second, it teaches us how to interact with people and engage in daily tasks. It also teaches us to be a trustworthy person. Furthermore, it teaches us to love all beings and to be close to kind, virtuous people.

 Having learned how to do all these, we can then expand our horizons by studying the other arts.

Tuesday, January 5, 2016

SOME TYPES OF PEOPLE 人的种类

A person and a human being are not the same. Even though the appearance is similar, there is a difference in virtuous qualities and intelligence. For example, some people do whatever they want to do, say whatever they happen to think of and eat whatever and whenever they feel like eating. These are the ordinary people.

人(person)和人类(human being)是不同的。虽然容貌看似一样,但是他们在道德质量和心智上是有差别的。例如,有一些人他们想做什么就做,想说什么就说,想吃什么就吃,这些就是未开化的凡夫(ordinary people = person)。

Worse then that are what are called animals. They have human faces but their minds are of an animal, that is, they have no shame just like animals. Meaning, individuals that have never cultivated their own minds any higher.

比这更糟的就叫做野人(animal),他们是人面兽心,这意思是指他们像野兽一样没有羞耻心,也就是说,这些人根本不受教化以提升自己的心灵质地。

As for human beings, it refers to those that try to control their minds, their minds are superior, they have more wisdom than ordinary people, they developed their minds high enough to shift to the level of human being.

至于所谓的人类(human being),是指那些有在试着调伏自心的人,他们心灵质地较为好,比凡夫更有智慧,他们发展出高尚的心灵,因此提升至人类的层次。

Ghosts are those that speak and do what is bad. They are called ghosts, even monks and novices who are ordained are the same ; when they don't obey and recognize the Dhamma and discipline, they also, can be called ghosts. Ghost here refers to the state of wickedness, not to a self. And so, some people have the appearance of a man or woman but in the mind there is a ghost. If anybody shifts up to the level of human being, one should recognize ghosts and not be afraid of them. If anybody is still afraid of ghosts, that person is just an ordinary man or woman. Ghosts have to live with ghosts, people cannot live with ghosts ; so people with an inferior mind are ghosts.

所谓鬼是指那些说坏话、做恶事的人,即使是和尚或沙弥也一样,如果他们不遵守或不认识正法及戒律,他们也一样可以叫做鬼。鬼,在这里是指邪恶的心态,而不是指某一种个体。所以,某些人虽然有人的外貌,但他内心却像鬼一样邪恶。如果任何人能提升心灵质地到人类的层次,就可以认识鬼而不怕他们,而如果有人还会怕鬼,那这个人就只是个凡夫。鬼只能跟鬼(心)在一起,人是不能和鬼(心)在一块的;所以,一个拥有一颗卑劣之心的人,他不是人而是鬼。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110179

Monday, January 4, 2016

一杯水 Cup of Water

Link:
http://wap.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104816

〖一杯水〗
  来拜访我的人中,有很多在社会上已有著高等的地位,他们当中有富商、大学毕业的、教师与政府官员。他们内心充满对事物的种种看法。他们太聪明了,以致听不进别人的话。这就像一杯水。如果一个杯子里充满了肮脏不新鲜的水,它并没有什么用处。只有当脏水倒尽,它才有可用之处。你们必须先除去你们充满意见的心,然后才能领悟。我们的修行是超越聪明与愚痴的,如果你认为你很聪明、富有、重要、是佛学专家,这就掩盖了“无我”的真谛了。你所见到的只是自己——我、我的。然而,佛教是入下“自我”的。那些太聪明的人将永远学不到东西,他们首先必须除去他们的才智——空掉他们的“杯子”。

Cup of Water
Many of those who came to see me have a high standing in the community. Among them are merchants, college graduates, teachers,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Their minds are filled with opinions about things. They are too clever to listen to others. It is like a cup of water. If a cup is filled with stale, dirty water, it is useless. Only after the old water has been thrown out can the cup become useful again. You must empty your minds of opinions, then you will see. Our practice goes beyond cleverness and stupidity. If you think that you are clever, wealthy, important, or an expert in Buddhism, you cover up the truth of non-self - I and mine. But Buddhism is letting go of self. Those who are too clever will never learn. They must first get rid of their cleverness, first empty their "cup".

Sunday, January 3, 2016

楞严经 - 七种经题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这十九个字是这部经经名字,是一个题目,连下面的一个经字便成二十个字;前十九字属于‘别名’,后一字叫‘通名’。别名的意思是与其他经典有所分别,名字不同;下面的经字是相同的,因为相同,故叫通名,通名是通于诸经,别名是别于诸经,由于此部经与诸经不同,故有这通、别两种称法。

佛所说的经典,有七种立题,此七立题包括了如来所说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即是:单三、复三和具足。

单三是单用的有三种;
复三是双的,是两个意思在一起,也有三种;
具足一是说有一种是具足的意思。

单三之中有‘单人立题’,譬如‘佛说阿弥陀佛’。因为佛是人,阿弥陀佛也是人,故名;
有‘单法立题’,譬如‘大般涅槃经’,这就是单以法立出来的题目;
又有‘单喻立题’,譬如‘梵网经’,这部经比方大梵天王的网罗幢。这人、法、喻叫做‘单三立题’。

复三:有‘人法立题’,如‘文殊问般若经’,文殊是人,所问的般若是法,故称;
有‘人喻立题’,如‘如来师子吼经’,如来是人,师子吼是个比喻,意思是说:佛说法的时候有如狮子吼声那么雄伟;
又有‘法喻立题’,如‘妙法莲华经’,妙法是法,莲华是个比喻,故立此题。

具足一:比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是法,佛是人,华严是比喻,这部经比喻万行的因花,庄严无上果德,此题具足人、法、喻故名。

凡是讲经者,对这七种立题都需要明白清楚,才可讲解经典,如果连七种立题都不明白,又怎样能教人家明白呢?比如:自己都不能觉悟,又怎能教人觉悟呢?这一点是很要紧的。假如连七种立题、五重玄义、十门分别都不先明白,就自称法师,到处说法,于是把一般人都讲到地狱里去了,连他自己也到地狱去了,这还不要紧,但听的人却连他们为什么会到地狱都不知道,这实在是很可怜的。因此,学佛的人必须真正懂得佛法,真正有了智慧,然后才去教化众生,这才不会出错。

http://boruo.goodweb.cn/books2/1329.htm

Saturday, January 2, 2016

Important for us to be filial to our parents

Translation of the below:

Respect our ancestors and cultures is beneficial as 10% of respect, will gain 10% benefit;
100% of respect, will gain 100% benefit.

We teach filial, respect elder, loyal, trust and courtesy in a few lessons.

All our 5 cardinal human relationships
(1. father&son,
2. emperor&ministers,
3. husband&wife,
4. elder&younger brothers,
5. friends)
are built on the basis of courtesy and respect.

Henceforth, if we do without courtesy and respect, all these relationships will turn into troubles, problems and disasters.

From our chinese 5 thousands recorded history, we learned and knew a lot of vivid examples that *arrogant, extravagant(luxurious), adultery and lazy will ruin a family and a country.

Thus, we should not make these 4 mistakes of *arrogant, extravagant, adultery and lazy .

It is important for us to be filial to our parents, to make our parents happy and to repay their kindness of giving birth to us, feeding and educating us.

Although we are not the one that rules our country,  we should respect and listen the advice from many of our relatives and  elders who are wise and care for us, so that we will not take a longer and uneasy path.

Even if we are the leaders, we must respect and care for our juniors and subordinates, then we can attract virtuous individuals to join us to contribute beneficence to our society.

Amitofo 🙏😊

對自己祖先文化的一種恭敬、一種尊崇,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我們這幾堂課談的是孝悌忠信禮,禮的這個部分,禮敬。

「禮者,敬而已矣」,禮的本質是恭敬,恭敬是具體落實在所有人與人的關係當中。

人跟人的關係,離不開五倫,所謂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相處都屬於禮,倫常就是禮,都要用恭敬的態度來經營這五個關係。

我們都知道,家敗掉了,國亡掉了,很常的就是自己有驕奢淫逸;*驕傲、奢侈、淫亂、放逸,每個亡國之君都是這樣。那我們有沒有引以為戒,讀到這段歷史把自己驕奢淫逸去掉?

假如沒有引以為戒,甚至效法這些對的榜樣,那歷史上的錯誤將會不斷重複。

我們這個民族是全世界最重視歷史的,也是因為我們的老祖先知道,能夠從過去歷史當中得到教訓,他的智慧才能超過前人,他的整個社會才能更安定。

「入則孝」,不是說在行為當中孝順父母,直接接觸父母,才是孝順;時時心上有父母,時時不以自己的言行去侮辱父母,能以言行去光榮、去讓父母感到欣慰,這個就是孝順。

*孝的精神是知恩報恩,悌的精神是恭敬友愛,人與人相處都應該守住這樣的心態。

我們今天沒有治理國家,但我們的生命當中也有很多親戚、長者,他們比我們有智慧,他們也愛護我們,我們肯尊重他們、聽他們的勸告,人生少走很多彎路。

*假如我們沒有恭敬、尊重的心,身邊有貴人也幫不了我們,所以尊賢是每個人都要的。

在團體當中,甚至一個國家當中, 我們也引用了領導者應該愛護,還要恭敬下屬。

尤其禮敬這些有賢德之人,來為團體、來為國家社會奉獻付出,都要用恭敬的心去感召。因為這些有德之人,他不是因為利害而來的,他是因道義而来。。

https://mbasic.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404908902897817&id=314815011907207&refid=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