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23, 2013

見到人歡歡喜喜,要布施微笑,要布施慰問!

 
今天活在這個世間,決定要「以善攻惡」,這句話要牢牢記在心上,認真努力把五戒十善修好、把六和敬修好,別人不跟我和,我跟他和。
 
我們住在這個地區,這些鄰居,我們見面,他不給我打招呼,我給他打招呼。他不理我,我不怪他,下次見面還給他打招呼,永遠給他打招呼,看他什麼時候會醒悟過來。見到人歡歡喜喜,要布施微笑,要布施慰問。
 
一切不善,不善的念頭、不善的言語、不善的行為,要統統放棄,時時刻刻警覺,因為這些不善養成習慣了,自然就冒出來。所以為什麼天天讀經,要做早晚課?早課的用意提醒自己,今天一天守好自己,讓這些不善的習氣不要出來,早課用意在此地;晚課是反省,今天一天過去了,我犯了哪些毛病,起了哪些不善念頭,希望明天過失能減少,善念能增長。這就是進步,這個早晚課沒有白做。
 
一定要知道,早晚課是為自己做的,不是念給佛菩薩聽的。這東西是佛菩薩講的,他才不要聽!為我們自己做的,不是為佛菩薩,也不是為別人,為自己做的,這才有功德。
 
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九一集)  2012/8/26  淨空法師主講

Friday, June 14, 2013

世界坏的根本 The Basic Cause Of The Worlds Demise

Link from: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59289
 
世界坏的根本

THE BASIC CAUSE OF THE WORLD'S DEMISE


宣公上人一九九三年八月二十二日开示于法界佛教总会总办事处

Venerable Master Hua's Talk on August 22, 1993

at the Administrative Headquaters of Dharma Realm Buddhist Association

法喜 记录 Transcribed by Dharma of Bliss

我们学佛的人,不要好奇,不要好高骛远,平常心是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你勉强做出什么事情来,都与道不相应的。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最好是任运而行,不加造作。有的人学佛学了一辈子,贪心比谁都大,我也不知道他是学的什么佛。学佛,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都要任运而行,不勉强,不要存着一种贪心,不要争心,不要在那儿学佛,学来学去总是有所求;也不要自私,也不要自利,最要紧不打妄语。我们人若能不打妄语,这诚实的根就扎下去了。

有父母的人好好孝顺父母,有兄弟的家庭要和气,不要争吵,一争吵就没有家庭的温暖和快乐了。你们看一看,现在全世界,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家庭都坏了。家庭分崩离析,不能和乐相处。「男女居室,人之大伦」,可是你要安于室,不安于室,就是天天争争吵吵的,虽然有家庭,可是没有家庭的温暖和快乐。

这个温暖快乐并不是说不知足。有的家庭互相不满意,不知足,说我怎么生到这么一个家庭?就有一股怨气,怨天尤人,就搞得夫妇离婚了。所谓「父不父,子不子,妻不妻」,家庭没有一天和气的时候,整天吵吵闲闲。这样一来,就离心离德,然后就离婚了。你看看全世界现在离婚的人有多少?离婚的比结婚的人还多。离婚不要紧,却把整个世界每一个国家都破坏了。你看这个世界坏的开始,追源祸始就是从夫妇不和气来的,因此造成天地灾祸都发生了。 天地为什么有天灾人祸?就因为离婚的人太多了。这些离婚的人,家庭都破碎了 ,生孩子也不会教育出有用的人才。家庭破碎,子女也都变成问题儿童了。这个孤儿、孤女,没有爸爸妈妈的在在皆是。小孩子这么无拘无束,没有一种教育的方法来教育他,所以他就杀人、放火、贩毒,无所不为了。这样一来,国家也不像个国了,世界也都不像一个世界了。这追源祸始,就是夫妇不懂得治理家庭的业务,常常闹离婚,所以这些问题都来了。

天灾人祸,好像飓风、地震、水灾、火灾,这种种不一而足,瘟疫流行、战争,什么灾难都不知不觉就发生了。甚至于飞机失事、火车撞车、船在海上航行就沉了 ,淹死不知多少人,伤了不知多少人,这个祸源都是因为离婚,因为这个造成的。离婚,这是阴阳错乱,阴阳错乱就一切一切都不顺利,不正常了。

所以你们各位想要知道世界怎么不好的,你要追源溯本,研究研究是从什么地方坏起来的-就是从夫妇间不和谐,不能相敬如宾,不能举案齐眉。现在人都说自由,你讲自由啊,就越来越不像人了,人都不如畜生了,所以这个时代就坏了。各位要深深明白这一点!不是学佛学了几十年,学了一辈子,找不出世界坏的根本。

这个夫妇间一坏,你这一争吵,往上来说,就是不孝顺父母,不忠于国。往下来说,生的子女都是一些有问题的儿童。往上也坏了,往下也坏了,这都是有连带关系的。你们各位学佛的人,要真正懂得这个世界从什么地方坏的?从外面来说,就是从夫妇那儿坏的:往里边来说,就是从人心那儿坏的。人心一坏了,外边就都不正常了,都不符合规矩了。你无论到哪个地方,你可以观察观察,看一看:家庭若不好,吵吵闹闹的,社会也不会安定,国家也不会出人才了。你们每一个人都有什么意见,我不知道我说的话,你们认为有没有一点道理?

We disciples of the Buddha must not crave new experiences, nor be overly curious and always seeking for the unusual and the unobtainable. The ancients said,

 "The ordinary, every-day mind is the Way."

 
They also said that,

"People follow the Earth, the Earth follows Heaven.
Heaven follows the Way, the Way follows Nature."


Anything, done in a forced manner, will not bring a response with the Way. Therefore, no matter what we do, it is better to let things take their own course, and not be artificial and pretentious. Some people may have been studying Buddhism all their lives, but their greed is greater than anyone else's. I don't know what kind of Buddhism they have been learning. As Buddhists, at all times and places, and no matter what we do, we should let events take their own course, and not be contrived or artificial. We must not be greedy or contentious. We shouldn't always be seeking things while we study Buddhism. Neither must we be selfish, nor after self-benefit. Above all, we must not lie. If we can avoid telling lies, we are planting down the roots of sincerity.

Those of you who have parents at home should show them filial respect. Families where siblings dwell together must live in harmony, and not fight among yourselves. Once you start to quarrel, the family loses its atmosphere of warmth and happiness. Look around us: families in every country of the world are falling apart! Families split up and go their separate ways, people no longer get along peacefully and happily. The ancients said,

 
"Man and woman together form the
fundamental relationship among humans.

We should however, be satisfied with our family and not be discontented; otherwise, you will quarrel everyday. A family like this, although it exists, lacks an atmosphere of warmth and happiness. This feeling of kinship and joy does not permit us to be discontented. In some families, people feel always dissatisfied, and discontent with each other. They ask, "Why was I born into such a family!" There is an atmosphere of enmity at home. Then people blame others for their problems, until finally the husband and wife get a divorce. In this way the situation becomes

"Fathers don't resemble fathers, and sons don't act like sons; wives do not act like wives any longer. "

There is no peace in the home then, not even for a single moment. The family fights day and night. The marriage of people who don't share the same mind or the same resolve will soon fall apart. Do you realize how many people are getting divorced these days? There are many more of them than married people. Divorce itself is bad enough, but the consequences of divorce are destroying every country in the world. The source of the destruction of the world lies in disharmony between married couples, which then brings about all of the disasters that we experience.

 
Why do these natural disasters and calamities occur? Simply because there are too many divorcees filling the world. A divorce breaks up the family and the children who come from these families can easily become "troubled adolescents." These youngsters lack a mother and father at home, and thus they have no way to learn to become productive and stable in society. Children with single parents or without parents are pervasive now in the world.

 
Such children grow up unrestrained, and because there is no way to teach them properly, they learn to kill people, destroy property, and take drugs and act out their every selfish desire. In this way, the nation can no longer resemble a nation, and the world is no longer like a world. After you investigate the cause of this phenomenon, you will see that because married couples don't know how to manage their family business and think only of getting divorced when problems arise.

Natural disasters and calamities, such as hurricanes, earthquakes, floods, fires, epidemic plagues, and wars will start to occur more and more frequently. Furthermore, countless numbers of people will drown or be injured in airplane crashes, train collisions, and the shipwrecks. The cause for all these calamities is divorce between couples. Once people get divorced, Yin and Yang in the world fall into disorder. Then nothing goes smoothly any longer, and the world gets out of shape.

So if we want to understand what turned the world bad, we have to investigate its source. We have to search for the place where it went wrong. The answer is the disharmony among married couples. We failed to respect each other and forgot all about the proper courtesy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People these days talk about freedom, but the more we demand liberation, the farther our behavior strays from the standards for humans. It gets to the point, where people are no better than animals. Therefore, the age has gone bad. All of you must clearly understand this point! It shouldn't be the case after you study Buddhism for several tens of years or for all your life, you still can't find the root cause for the corruption of this world.

W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goes wrong, seen from above, it's due to a lack of filial respect for parents. Because of quarreling and fighting, we are unable to truly be filial to our parents nor steadfast in service to our country. Seen from below, the children that come from quarreling families all become troubled adolescents. The damage brought on above leads to damage in the next generation, so the problem is inter-related.

All you Buddhists, to really understand where the world goes bad, you should know that externally, things turn bad first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Internally, the problem begins with our bad minds. If the minds of people are rotten, then the outside environment grows abnormal, and does not accord with the rules. You can take a look around wherever you go to see if this is true--if a family is out of order, and full of conflict, the society won't be peaceful, and the country will not bring forth any talented people or people of worth. Does anyone have a comment? I don't know whether you feel that what I said makes any sense or not.

阎罗王的五封信 King Yama's Five Letters

Link from: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59300

<<录自楞严经卷四 From Suramgama Sutra, Book 4>>

有一个人哪,死到阎罗王那儿去,死了去见阎罗王。见阎罗王,他就向阎罗王来辩护啊,来说阎罗王不对。


他说:「你啊!(指阎罗王)你真不通人情,你一点都不懂人情。你叫我来见你,你应该给我一封信呀!然后告诉我、让我明白,你再把我叫来呀,我好有个准备。你连一个电报、一封信、一个电话,也不也不通知我,你就把我捉来了,啊!你太没有道理了。」


阎罗王就对他讲了,说:「我给你好几封信了,你也不知道。」


他说:「我没有收到你的信呀!」


阎罗王说:「我给你的第一封信,是你邻居有一个小孩子,一生出来就死了,这是我给你一第一封信。你这么大年纪了,那个小孩子一生出来就死了,你应该觉悟啊!应该修行啊!应该修道啊!」


他说:「喔!那就是第一封信吗?那么第二封信呢?」


阎罗王说:「第二封信哪?你眼睛,有一个时期是不是花了?看东西看得不清楚了?」


他说:「是啊。」


答:「对,这是第二封信。」


问:「第三封信呢?」


答:「你耳朵是不是有一个时候就聋了?」


他说:「不错啊!」这是第三封信。


问:「那么第四封信呢?」

 
说:「第四封信哪,你的牙是不是都掉了?」

他说:「是啊!喔,这是第四封信给我啊,我,啊!这个字我都不认识,我不懂阎罗王这就是信。」

于是乎阎罗王说:「这回你还有话讲没有?」

他自己一想,果然小孩子一出生就死了,这令自己要觉悟,这也对的。牙也掉了,眼睛也花了,耳朵也聋了,这是给自己送信来的。

又问:「那么最后一封信是什么呢?」

答:「最后一封信哪,我叫,你这,你看见你头发都白了没有啊?」

他说:「看见。喔!这是最后一封信!?」

于是乎这个人也没话讲了。

阎罗王说:「你吃了这么多肉,好了,投生去做猪去啰!」

这回,于是乎他就去做猪了。那么究竟什么时候再回来再做人呢?这就是任何人也不知道的。

There was a man who died and went to see King Yama. When he saw King Yama, he protested to the king about his unfairness.

 
He said: "You (the King) are so unreasonable, you don't understand about reasonableness at all. You simply called to see me. But you should have sent me a letter first. You could gradually tell me and make me realize it, then you would call upon me and let me have a chance to prepare myself. You didn't send me a telegram, a letter, or even a phone call, you just snatched me here. You are just too unreasonable."

King Yama said to the guy: "I have sent you several letters already, you just didn't realize that."

The guy said: "I never received any of your letters."

The King said: "My first letter to you was about your neighbor's child, the child died right after birth. That was my first letter to you. You are quite senior, but that child was dead right after birth, you should have ! You should have realized! You should have cultivated! You should have practiced the Way!"

The guy said: "Oh! That was the first letter?! Then what about the second letter?"

King Yama said: "The second letter? About your eyes, wasn't there a time when your eyes got a little blurrier and you couldn't see very well?"

The guy said: "Yeah!"

The King said: "Right. That was the second letter."

The guy asked: "What about the third letter?"

The king answered: "Wasn't there a time when your ears got a little deafer?"

The guys said: "That's right." That was the third letter.

The guy asked: "What about the fourth letter then?"

The king answered: "About the fourth letter, didn't all your teeth fall out?"

The guy said: "Yeah. Oh, that was the fourth letter to me?! I, ow, I couldn't read a word, I didn't know this was what you meant letters."

Then King Yama said: "Do you have anything more to say this time?"

The guy thought about it for a while: It was true that the child died right after his birth. It was meant to make me realize. It was also true that the my teeth fell out, the eyes got blurrier and the ears had gone deafer. All of these were the letters to me.

Then the guy asked again: "What about the last letter?"

The King said: "In the last letter, I told you to see if your hair was gray."

The guy said: "I saw it! Oh, that was the last letter?" Then the guy had nothing else to say.

King Yama said: "Since you have eaten so much meat, well then, go reincarnate as a pig!"

This time, the guy was reincarnated as a pig. When will he ever be reincarnated back as a human again? Nobody knows.

净空法师:念阿弥陀佛最安全


所以今天这个世界上,你要问哪个地方最安全?我只能告诉你,我不骗你,念阿弥陀佛最安全。

你不念阿弥陀佛,走遍全世界没有一个地方安全。而且灾难似乎是突发的,预先没有预兆,突然发生。圣贤、佛菩萨、灵界给我们的消息,告诉我们这不是一桩坏事,在修行过程当中这是逆增上缘,帮助我们提升灵性。

灾难大家都知道是众生共业、别业所感的,如果我们与众生有这个共业,会在灾难当中走,我们念佛,我们走的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好事!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这是我们天天所祈求的,目的达到了。如果我们跟他不共业,灾难过了之后还留在这个世间,留在这个世间有留下来的任务,那就是灾难之后,后续重建这个世界上秩序的事情你要承担起来。

要用菩萨的精神救苦救难,帮助这个世间把伦理、道德、因果、圣贤教育重新恢复起来。从哪里做起?从现在就要开始,学习经教,真听懂了,真体会到了,受持读诵,依教奉行,为人演说。

演是表演,把十善业道表演出来,把四摄六度表演出来,把普贤十大愿王表演出来,把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表演出来。大难之后你还没有走,这是你的事业,是你的工作,你是为这桩事情才留在世间。所以都是好事,不是坏事。对哪些人来讲是坏事?他不学习,他不知道奉行,灾难来的时候惊慌失措,我们一般人讲被吓死了,被灾难吓死的人都是到三恶道。为什么?他自己做不了主,自己能做主宰的不堕三恶道,那就是好事。自己不能做主的人,惊慌失措,这个灾难对他是真的,现前受苦难,来生落三途。

我们如果是真的明白了,真懂了,真搞清楚了,那就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发心真干。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把世尊的三句教训,「受持读诵,依教奉行,为人演说」,这三句话牢牢记住。这三句话怎么落实?《弟子规》做到了,《感应篇》做到了,《十善业道》做到了,就落实了,这是真佛弟子,你来到这个世间是无量功德,你是来救世救人的。

如其不然,你到这个世间来是受果报的,你过去造的什么业,你也该受什么果报。可是在大乘教里头,我们有能力把业报转变成乘愿再来,这是真正学佛,学佛真得利益。我到这个世界来投胎,业报身,我离开这个世界是愿力身,不是业报,转业力为愿力。愿力是什么?菩萨乘愿再来,不一样!菩萨自度度人,自己受持读诵,依教奉行,就是自度;为人演说是度他,是度众生。这十二个字做到,我们是真佛弟子;这十二个字没有做到,假的不是真的,不是真的,有业报,你就会受这个果报。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四五集)2011/8/17 檔名:02-039-0545

梦参老和尚:用普贤十大愿念阿弥陀佛

Link from: 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5/150501.html

普贤十大愿:

一者礼敬诸佛。
二者称赞如来。
三者广修供养。
四者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德。
六者请转法轮。
七者请佛住世。
八者常随佛学。
九者恒顺众生。
十者普皆回向。

  念佛法门有多种,不只是那么念一句阿弥陀佛。每部经论都提到念佛法门,特别是华严经,华严经八十卷经文,最后八十一卷普贤行愿品,普贤菩萨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们念佛法门是至高无上的,不要认为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很容易。社会上一种评论说这个法门是一般在家老居士学的,像我们出家人可以学禅定学智慧,这个是错误的。因为念佛法门三根普被。大家都知道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佛经上的经中之王,《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教授我们最后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十大愿王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我想仅此来供养四众道友们。

  普贤菩萨十大愿这是无边无尽的,重重无尽的。其实我们念一句阿弥陀佛,这个里头包含着重重无尽。为什么念一句阿弥陀佛功德无量、三根普被?佛在弥陀经上说这是特别的法门,因此我们不要把它看成很简单的。那我们就用十大愿王来解释解释,我们念一句阿弥陀佛它的效果、它的功力。在华严经上讲重重无尽法门,一佛摄多佛,多佛即是一佛,一微尘里,就是一个微尘,坐微尘里转大法轮,包括三千大千世界。为什么?普贤行愿力故,以普贤行,发普贤愿。我们这一句阿弥陀佛包括普贤行愿,你念一句阿弥陀佛,你观想我这是行普贤行愿,那这句阿弥陀佛力量就大了。

  阿弥陀佛跟十大愿王如何去观想配合?

        普贤菩萨十大愿,第一愿是礼敬诸佛。我们念一句阿弥陀佛,你用你观想力,思维阿弥陀佛不可思议。阿弥陀佛具足了恒河沙微尘数无量无边世界诸佛,念一佛即是多佛,多佛即是一佛。华严经礼敬诸佛帮我们把无量诸佛收摄来,收摄就是一佛,这一佛就是一真法界。华严经讲法界性,阿弥陀佛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包括了所有的世界一切诸佛。我们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就是用阿弥陀佛的力量礼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当你心里一念南无阿弥陀佛,以这个佛号供养尽虚空遍法界无边佛刹,现在的、过去的、未来的三世一切诸佛。

  我念一句阿弥陀佛,用我念一句阿弥陀佛的这个功德,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何理解呢?我们用世间物质供养,乃至于一切其他物质供养,不如法供养为最。我们念一句阿弥陀佛,称赞阿弥陀佛圣号,这是我们修法,我们依此所修的法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在供养三世诸佛的时候要边礼边供养,你就念一句阿弥陀佛,你思想一作意,我这念阿弥陀佛的功力是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如果你这样观想,那你这一句阿弥陀佛的效果、力量不可思议。在你供养时候,你已经把所有的世界全变成极乐世界了,乃至于娑婆世界也变成极乐世界了。

  如何理解呢?

        阿难曾经有一次问佛说:“世尊,你过去没行菩萨道? 人家那些诸佛都是清净佛国土,怎么咱们这娑婆世界这么脏、这么乱、这么坏、这么干啥。”

        释迦牟尼佛跟阿难说:“这不是佛的问题,这是你们的问题了,这是众生的问题了。你要看看佛的世界什么样子吗? 我让你看看娑婆世界什么样子。”

        佛就用足趾点大地,当时这个娑婆世界变成了微妙不可思议,就是跟一切净佛国土一样一样的。

        那么,我们念一句阿弥陀佛,如何能把娑婆世界变极乐世界?

        这叫法力,加上你发愿的愿力,加上你念佛阿弥陀佛的功力,愿力跟功力和法力结合到一起,所以娑婆世界就变了。当时你这样念佛,你的心变得非常广大,广大到什么程度? 广大像虚空一样,就是法界性,广大如法界,包含如虚空。你念一句阿弥陀佛的力量,把它变成了无穷无尽的功德,如果你这样来念阿弥陀佛的功力,阿弥陀佛的功力效果就大了。同时在你念佛即是礼佛,所以念阿弥陀佛就是礼敬诸佛。

  但是在你念佛的时候一定念如来的圣号,一定念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含起了无量无边的功德,赞叹佛无量无边的功德,就在你一称南无阿弥陀佛时候,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你就观想现前; 阿弥陀佛利益众生所有的事业,你观想现前; 阿弥陀佛以悲愿力所建设的极乐世界,你观想现前; 这样的来称赞佛号的时候,称赞如来的时候,把极乐世界所有依正二报,极乐世界是依报,这个依报特别殊胜,是阿弥陀佛愿力所成。在你礼佛一定联想到称赞如来,你一定得念南无阿弥陀佛,你才礼敬,这个就含着礼佛、赞佛。

  礼佛、赞佛一定要行供养。我们什么东西都没拿,连个花都没拿,供养花,那是事相供养。我们虽然什么都没拿,但在你礼佛时候,你要观想,礼佛、念佛、称阿弥陀佛圣号,这是法供养,就要用前头两大愿成就第三大愿供养如来

        这叫礼佛、赞佛、供养佛,这三大愿我们不把它分开,当你一礼礼下去的时候,三大愿顿现。那是你平日得用功,如果你临时顿现现不了的。你平日在礼佛念佛的时候,你就作如是想,在心里观想佛堂,能想好大就想好大;观想完了再念佛,南无阿弥陀佛,这就是称赞如来。阿弥陀佛要翻译了,包括无量无尽的功德。这个我们一时讲不完,所以我就把它略了。在你礼佛赞佛的时候,这三大愿是一愿,礼佛、赞佛、供养佛,三愿即是一愿。

  那礼佛了,称赞如来了,广修供养完了,为什么我们达不到跟佛一样? 我们是业障力。无量劫来所做的身口意,把我们这种殊胜境界与佛无二无别的给障碍住了,不得现前。所以礼佛、赞佛、供养佛之后,我们开始忏悔。所以第四大愿就是忏悔。同时观想我们就以礼佛、念佛、念阿弥陀佛的功力,忏悔我们的业障。

        所以经上说念佛一句,念阿弥陀佛一句能消我们八十亿劫重罪。你有好大罪? 罪性本空唯心造。那你念念不断的,你现在心尽是三宝,尽是阿弥陀佛,赞佛、供养佛、礼敬诸佛,业障不就消失了嘛! 是这样来忏悔业障。业性本空唯心造,是我们自己心造的。现在我们心转化了,念佛,念阿弥陀佛,我们心里就具足阿弥陀佛的功德,礼佛、念佛、拜佛,自然业障就消失了。

  忏是过去,悔是未来。
        过去我们无知,没有智慧,多生累劫做了很多的错误; 现在我们明白了,以佛的加持力,念佛的功德来悔改。何况以后我们生到极乐世界去了,再不会作恶了,再不会造恶了。所以第四大愿,我们的念佛的功力,把我们业障就忏悔清净; 就一句阿弥陀佛,就能把你所有业障消失。罪性本空,罪有体性吗? 罪没有体性,是空的。那怎么来的呢? 唯心造,是你自己的心造的。那你现在你心转化了,变成佛法僧三宝的力量了,那个罪就没有了。所以普贤菩萨教我们忏悔业障是这样的忏悔业障,不要去观想每一件事、每一件错误,那无量劫来你观想不到的。这样来忏悔业障,也不一定照着那个普贤行愿品的经文,你平常把经文读熟了,观想你的心,当你礼佛、敬佛、念佛、称佛名号的时候,假佛的力量消除你过去无量劫来的所有的业障。就因为你过去做的业障住你不能成佛,你要把这个业障挪开了,把它消灭了,你就成就了。

  除了自己忏悔自己过去的业障,看见一切的诸佛菩萨的功德,一切众生做的一些好事的功德,我都随喜。这也称法界性的,普贤十大愿王都是称法界性,当你念佛的功力也是称法界性的。

        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做的好事很多,我们只是随喜念佛功德。在十方世界念阿弥陀佛的很多很多,极乐世界并不是只有我们娑婆世界生极乐世界,十方无量无边世界都求生极乐世界,我们把那些做好事的人所有的功德,我们都随喜。假使就是我们现在娑婆世界,乃至说小一点,就是我们这个南赡部洲; 再说小一点,就我们现在的人类五大洲,每一天做好事的人多得很。有的是我们肉眼能见的,有的是我们肉眼见不到的,我们能够知道娑婆世界有好多像我们这样的庙吗? 有好多圣人吗? 这是我们不知道的。

        但是我们发愿随喜功德,可以把这个世界上所有做好事的功德,就是我们在五台山,文殊师利菩萨每一天所教化众生所做的好事无量无量,我们都随喜不完。如果朝过四大名山的,地藏王菩萨在九华山,普贤菩萨在峨嵋山,乃至观世音菩萨在普陀山,就这四大名山的里头,每天所有的功德,做错的,这四大名山做错的你不去指责他,忏悔,替一切众生忏悔,代一切众生忏悔,发愿让一切众生都能随喜功德。只是你自己随喜,这个力量很小。局限些说,凡是你所认得的,让他随喜功德,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一切众生要他们随喜,随喜十方诸佛。每一个世间都有十方诸佛在成道,就是咱们现在这个世间很多大菩萨利益众生,在无量世间利益众生,你就发愿随喜,这个功德不可思议。你还担心你生不到极乐世界去吗? 你随喜功德,以普贤大愿随喜功德的功德,你就生极乐世界去了; 而且是念普贤行愿,以普贤行愿的求生极乐世界的,你生去是上品上生。念普贤行愿的生到极乐世界,花开见佛,顿悟无生,马上成就普贤的行愿,我想我们诸位道友都应当随喜这个功德。

  前头这些大愿完了,以下的就是第六大愿请转法轮。礼敬完了赞叹,赞叹诸佛的功德。诸佛在无量无边的世界教化利益一切众生,包括他行菩萨道的时候利益众生,我们虽然没有亲自参加,但是我们理解到。

        怎么理解的?

        普贤菩萨教授我们知道的。

        礼敬、赞叹、随喜,完了请转法轮,单提出来第六大愿请转法轮。

        前面说了赞佛功德,第二大愿称赞如来,称赞如来什么呢? 一切诸佛所有利生的事业。例如说,我们举个例说释迦牟尼佛已经离开人间三千年了; 有说两千五百几十年。三千年也好,两千五百几十年也好,总之释迦牟尼佛的化身我们没看见了。是不是佛没在世呢? 没有,释迦牟尼佛并没入涅槃。如果我们大家念过地藏经,释迦牟尼佛亲自跟地藏王菩萨说:我在娑婆世界不仅仅是以佛身度众生,什么身都现,国王、大臣,乃至于六道众生佛都示现。依着这个教义来说,佛没有入涅槃,不过身不是佛身了,示现同类身,他要度哪一类众生就现哪一身,我们就观想释迦牟尼佛并没入涅槃,还在世间教授我们。尽管我们现在没这个智慧,不能认识,但是我们思想上做这样观想。所以这个第八大愿就跟佛所学习,希望佛长久住世间,让佛常时说法。

  第七大愿让佛长久住世间。因为释迦牟尼佛他的愿力,他是常住娑婆世界的,永远利益众生的。佛的身有三身,我们所知的释迦牟尼佛是化身; 释迦牟尼佛的报身是卢舍那佛,我们念梵网经时候千丈卢舍那佛是报身,没有入灭; 佛的法身毗卢遮那,我们华严经所讲的毗卢遮那佛就是法身。佛的化身,大化小化,既然是化不一定化佛身。佛并没有离开世间,那普贤大愿第七大愿请佛住世,就是说让佛现身住世,现佛身住世,请佛住世的时候,佛的佛身不入灭,这样请佛住世。这个愿力我个人这样修这样学,不要想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就想佛是一般的老比丘,乃至于示现到人间,哪位能帮助我消业障、种善根的、贮福田的,我们都把他当成佛看待,就当成释迦牟尼佛住世。万法由心生,你的心力注意到什么程度就想到什么程度,这样的请佛住世。

  请佛住世做什么?

        说法,第六大愿就是请转法轮,请佛说法。我们看一切众生,不论他是什么人,只要他能说法,我们都把他当成佛看待。所以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当中舍身就为求一个偈。这个请转法轮是请佛住世,请佛转法轮,这是普贤的行愿。不止在娑婆世界,普贤的行愿是遍法界的、尽虚空界的。一切众生,如果哪个世界没有佛,就请求佛现世间。为什么请佛住世。因为佛要住世了,众生就能得离苦。我们经常发愿,“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这不是虚的,要我们诚心诚意的这样请。

  除了请佛住世,请佛住世的目的就是请佛说法,这第六大愿跟第七大愿两个是连着的,愿佛长久住世。这个我们可以有另外一个想法,只要还有佛像、还有经书、还有僧人,就是三宝长住世。佛像是代表佛的。我们大家读地藏经知道,地藏王菩萨在婆罗门女的时候,她那也是佛入灭了,佛没住世间,她一求佛就现身(声)了。在我们这个国土,就是现代,有很多人,但是不是我们,因为我们没求那么诚,要诚诚恳恳的,哪一众生诚恳求,与佛愿相应了,佛就现身。请佛住世就是请佛转法轮,我们现在经典经书还在,经在,法在,就是佛在。曾经有个时期,在五0年到八0年,这三十几年大陆上找一本经都找不到了,你见不到了。没有了吗? 经还在,我们福报消失了,业障现了,就没有了。这是我们亲见的,亲遇到了。我们对于法,对于请佛住世,这两大愿我们常时的发。在你请的时候至诚恳切的,佛会向你现身跟你说法,那就是佛住世转法轮。

  佛虽然没住世,佛的法宝还在。我们每位道友,凡是佛弟子都可能见到佛书,就是经书。经书就是佛说的话,那是佛亲自说的话,把它记录下来,就教诫我们怎么样防治你的身口意。经上显现佛的身口意,佛是如何说,身上如何做,思想如何想。我们学佛就是学佛的身口意,说佛所说,想佛所想,做佛所做,这才叫真正常随佛学。虽然说现在是末法,但是经在,法还在,僧宝还在,依僧所教导的转佛的法轮,把佛所说的话教授给我们,我们能照着去做,佛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这叫常随佛学。佛如是做,佛虽然不在了,佛所说的法在,法就告诉我们,你心里应该如何想,口里应该如何说,身体该如何做。最起码的身不造杀盗淫,口不说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意不起贪瞋痴,这就是常随佛学了。

  这八大愿主要成分还是属于自修。第九大愿就不同了,恒顺众生,这个大愿非常难。我们每位道友都想想,众生不只是我们这些三宝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世间一切的造杀盗淫妄的、起贪瞋痴烦恼的这些个众生,我们怎么能随顺他、怎么能转他? 这是普贤的行愿。但是我们念佛的法门,我们就一句阿弥陀佛随顺众生,增加他的福德。

        遇到造业的众生,例如你碰到钓鱼的、打鱼的杀生的众生,如果你过屠宰房,碰见杀生的众生,大多数的道友都会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就念了。光念不行,心里还得转化,让那个被杀的众生闻到佛号就得度了。于是我们恒顺众生的时候,你到那江边或者海边,碰见那些个打鱼的、钓鱼的,你让人家不钓? 轻者,人家骂你; 重者,会跟你吵嘴打架。你也没必要,你在这边念佛就好了。你还要默念,不要出声,出声人家也会跟你打架。因为你一念佛,他钓不上来了,他怪你了。

        所以很多行菩萨道的时候,要你恒顺众生,不是让众生随顺你。这一点我们很惭愧,我们都是对于善信的道友们,我们才能够度、才能互相学。佛和普贤菩萨让我们对那些个不信三宝的一切众生,都能随顺他、转化他,使他信三宝,这个非常难。

        以前很多道友问过我,杀人、放火、土匪、强盗,我们能随顺他吗? 要不随顺他,那不是十大愿王了。恒顺他,就是要转化他,这叫示现同类摄。比如他是人,我也示现人; 它是鱼,我就示现鱼来度它。

        我们在五台山,听到文殊师利菩萨化现一个猪,在山西晋中那一带,这个猪的名字叫勃荷。怎么知道它是文殊师利菩萨化现的呢? 有一个出家老修行到山上来,我们说老修行就指修道者,修道的人。他要下山,另一个老者就请他:“老师父,我有一封信你给我带上,这封信写给勃荷的,你就交给勃荷就好了。” 既没有地址,也没有说明。这个老和尚老修行带着信下了山了。这一天走这个农村,听到农村里边喊勃荷、勃荷。他大吃一惊,想看看谁是勃荷? 就跟去了,一个养猪的养了好几头猪,那个猪的头头叫勃荷。这个养猪的主人一要杀哪头猪了,或者叫哪头猪做点事,就叫勃荷去叫。那勃荷就拿头去拱,就把那个被杀猪拱出来。这样这一天那主人又叫勃荷,这老修行一听到,这遇到勃荷了。他进去一看是个猪。他想管它是猪是人,他说:勃荷呀! 我给你带封信,给你吧! 那猪就站起来了,把那信就接到了,接到,猪就死了,站起来就走了。那信一给,那猪就走了。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就是文殊师利菩萨化现猪,那群猪当中一定有有缘人,文殊菩萨去度那个猪,度他有缘人。我举这个例就是恒顺众生,恒顺众生的例子很多,这是普贤十大愿的最重要大愿。

  我们念佛恒顺众生,我们念阿弥陀佛恒顺众生,随众生的业而转化众生的业,那就讲佛的功力了。所以第九大愿恒顺众生,念阿弥陀佛恒顺众生。念阿弥陀佛的人,现在我们念阿弥陀佛让众生顺我,颠倒过来了。我们念阿弥陀佛,愿众生顺我,这是不对的,不合乎普贤菩萨十大愿。普贤菩萨十大愿,随顺众生,不违背众生的意愿,但是可让他进入普贤行愿。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有这么大的功力吗? 因为我们平常没有这样用心,所以文殊师利菩萨教授我们善用其心。在《大方广佛华严经 》,文殊菩萨教授我们初发心的时候,要行一切清净行,那叫净行品。净行品的当中,文殊师利菩萨就教授我们善用其心、恒顺众生。我把这两句话,文殊师利菩萨话跟普贤菩萨的话结合起来了,你随顺众生时候要善用其心。你得会用心,不是马马虎虎随顺众生的。众生造杀业,你随顺他、转变他的杀业,让他能够得度,这样恒顺众生。恒顺,不违背众生,不是勉强让众生做,随顺他,而是加持他,给他一种力量。完了把这个十大愿,念阿弥陀佛的功德力,全部回向给众生。


  所以我们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这个三愿作为一组。怎么作为一组呢? 礼佛,赞叹佛,供养佛,这是一组。忏悔业障,单作为一组。我们行的这些个善业、功德,我们要供养给众生。普贤行愿都是以众生为主的,供养众生。第四愿忏悔业障,代众生消业障。我们经常礼佛拜忏的时候,我们随时念念不忘众生,这就是普贤行愿。当无论你做点点滴滴的善业,一定想到给众生回向,也一定想到供养三宝,代众生消业障。

       十大愿要你善用,无穷无尽。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这三大愿作为一愿。佛住世才能说法,才能转妙法轮。佛不住世,虽然是我们看经书,那个加持力不如佛亲口所宣,你听到加持力要大一点。但是你没有这个善根,你出在无佛时代。但是你修观想,把无佛时代做成有佛时代,常时观想佛在现前,佛经常在你面前。事实也是,佛的法身常在你面前,佛的报身也常在你面前,佛的化身也常在你的面前。你的心,就是我们念阿弥陀佛的心跟普贤的愿结合到一起,所以十大愿就是我们念佛的法门最高深的用处。

       念阿弥陀佛随顺众生,随顺众生让众生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育,随顺众生,转化众生。我们就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想到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都能跟我一起念阿弥陀佛,都能转化众生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能让一切众生得闻佛法,消灭业障。完了最后的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力量,它的功力有好大呢? 无量无边。

       回向的意思,回自向他。我是一个念阿弥陀佛的人,我把我念佛的功德向一切众生,回向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都能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都能得到阿弥陀佛的摄受,要这样回向。回自向他,就是把我自己的功德,念佛的功德回向给众生,让一切众生都能念佛。念佛是事,回事向理,理是我们的心,一切众生心,一切诸佛心,心心相应,三心一体,佛心、众生心加我们现前这一念心,这三心毫无差别。但一切众生在迷,诸佛在悟,那我们能够念阿弥陀佛,这是半迷半悟,完了把这个半迷半悟,把那一切迷的都转化统统向佛,都成了悟了。

宣化上人:什么是观世音菩萨

Link from: 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5/148257.html




观世音菩萨在佛教里,是占很重要的地位的。这观世音菩萨,有的人说他是中国的,有的人说他是外国的;有的人又说他是男人,有的人又说他是女人。


现在我告诉各位,这观世音菩萨,他也不是中国人,也不是外国人。

那么他是哪儿的人呢?他是尽虚空、遍法界,哪个地方都是他,哪个地方也都不是他。他是随类应现,众生应该以什么身得度的,他就示现什么身而为说法。所以观世音菩萨没有一定的。

这观世音菩萨,他也示现佛身来度一切应该成佛的众生,也现菩萨身来度一切应该成菩萨的众生,也现天上的天王身来度一切众生。总而言之,这个众生应该以什么身得度的,观世音菩萨就示现什么身,来给这一类的众生说法。

在佛教里,观世音菩萨各处去教化众生。所以,他要度一切众生发菩提心,先看这个众生欢喜什么,投其所好,他就说什么法;这个人也都欢喜听,于是就把这个众生度了。所以说,观世音菩萨也不一定是男身,也不一定是女身,他也是男身,也是女身,不过都是变化的。观世音菩萨的本体,是如如不动的,和佛是一样。并且观世音菩萨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成佛,佛号为“正法明如来”。

现在他化菩萨身来教化众生,在佛教中,他现菩萨身;在外道里,他也现外道的身,所以往往有一位穿着白衣服的,在耶稣教里就说她是圣母。其实,这位圣母是谁呢?就是观世音菩萨,去教化那一类的众生。他示现穿白衣服的样子,一般的耶稣教说这是圣母,其实就是观世音菩萨去显现,令这个众生来发心。无论早晚,都会令他明白佛法;明白佛法之后,就要发菩提心。这是观世音菩萨这种妙用无穷的不可思议境界。

“观世音菩萨”这几个字,“观”是一种观智,能观的智慧;“世音”是所观的境界。这能观的智慧,观这个所观的境界,观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的境界、所有一切的音声。这音声,有苦声、乐声,有善声、恶声,有好声、坏声,观世音菩萨观看世界种种的音声,他就遂心满愿──众生无论求什么,向观世音菩萨祈求,观世音菩萨一定会遂心满愿。

所谓“一切众生若干种音,菩萨悉知悉见”,无论有什么声音,这一位菩萨都知道。为什么?因为他一天到晚尽观世界的音声,观一观这地方有什么音声?观一观那地方又有什么音声?本来音声是听的,怎么他说“看”呢?音声你能看得见吗?你看不见,但是观世音菩萨能看得见,像看雷达那个境界是一样的;因为观世音菩萨他那儿有雷达,每一个众生都有电波,你这个电波发出的什么音波,他都知道。这是一种讲法。

还有一种讲法,因为观世音菩萨眼睛虽然说是“观音声”,也就是用眼睛可以听;这眼睛不单可以看,而且又可以听。为什么这样子呢?因为他有六根互用的神通。一般人若修《法华经》,得到法华三昧,或者得到六根清净这种境界,都可以六根互用,何况观世音菩萨呢!所以观世音菩萨耳朵也能看、也会说话、又会吃东西,他眼睛会听、也会想东西。这六根互用的境界,观世音菩萨很早以前就得到了,所以他能观世音。

“世”有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观世音菩萨观一切众生过去世的因缘、现在世的因缘、未来世的因缘,观看这三世的因缘,然后应该用什么方法去救度和教化这个众生。观世音菩萨,用他所修行成就的神通救度众生,所以这叫“观世音”。

他为什么要管这么多闲事呢?一天到晚就观“世音”,这又有什么用呢?因为观世音菩萨放不下── 放不下你,放不下我,放不下他,放不下一切众生。他看这一切众生,就好像他的小孩一样!你看果涵,一天到晚抱着她的小孩,为什么?她放不下!观世音菩萨对我们这一切众生,也是这个样子,所以他要看看:我这小孩哭了没哭?我那小孩笑了没笑?我那一个小孩是不是很冻?大约没吃奶吧?一天到晚照顾我们这一般的小孩子。说是:“喔!那他是不是做一个保姆呢?”差不多有这种情形,但是可没有人给他钱,这是观音菩萨最吃亏的一个地方!他因为放不下众生,所以他要观世音。

观世音,看见哪一个众生有什么痛苦,他就要解除这个众生的痛苦;看见哪一类的众生有灾难,他就要解除那一类众生的灾难。所谓“寻声救苦”,你若有苦,只要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就会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一切一切都遂心如意。但是这个妙法,一般人都不知道,所以在最危险的时候,也都想不起来念观世音菩萨。你要是能在最危险的时候,想起念观世音菩萨,在火里边,火也烧不死你。会不会烧坏?也不会烧坏!在水里,水淹不死你;你就算不会游泳,也可以自自然然到那浅的地方。

这是观世音菩萨的一种感应,只要在最危险的时候,你能念观世音菩萨,都有感应的,观音菩萨一定会来救度你;但是你要有信心,不要将信将疑。

譬如你在一个火堆里,虽然你念观世音菩萨,但又信不着观世音菩萨,“念念观音菩萨,他就能来救我?这靠不住吧?没有这么灵验的事情吧?”你心一生疑惑,他不会来救你了,因为你不相信!你若一心相信:“我这儿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一定来解救我脱离危险。”甚至你遇到一只老虎,这老虎张开嘴要把你吃了,你这时候把眼睛一闭,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这老虎嘴也张不开了!观音菩萨就有这个力量,它就吃不了你!

“菩萨”是半梵语,具足叫“菩提萨埵”。“菩提”就是觉,“萨埵”就是有情。菩提萨埵,就是觉有情──觉悟一切的有情;凡是你有这个情的,他都会令你得到觉悟。又有一种讲法,是有情觉──有情里边的一个觉悟者。有情,就是一切有知觉性的,有感觉的,有气血的,这一些个有生命的东西,都叫有情。观世音菩萨,他还没有成道前和我们是一样来着,因为他不怕这苦难去修行而觉悟了,是有情的众生里边的一个觉悟者。也就是他以他这个觉悟的这种智慧,再来觉悟我们这一切的众生,所以叫菩萨。

菩萨,另一个名称,叫大道心的众生。大道心,他的道心最大了。有大道心的众生,这就叫菩萨。又有一个名称,叫开士,又叫有上士,名字很多,观世音菩萨也就是这一类的众生。在没有成佛以前,所有的菩萨也都叫众生,不过他是众生里边一个觉悟的众生,而不是迷昧的一个众生。迷昧的众生,他遇着一切境界就执迷不悟,遇着一切的事也都看不破、放不下。观世音菩萨对一切的事,也都看得破、放得下,无所执着了,所以他觉悟。不单自己觉悟,而且又觉悟其他一切没有觉悟的众生,所以叫做“观世音菩萨”。
 
这是观世音菩萨大概的意思。有一首赞叹观世音菩萨的偈颂如下:
观音菩萨妙难酬 清净庄严累劫修
朵朵红莲安足下 弯弯秋月锁眉头
瓶中甘露常遍洒 手内杨枝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应 苦海常作渡人舟
“观音菩萨妙难酬”,观世音菩萨,他的神通、智慧、方便,一切一切,都是不可思议的。这种不可思议的境界,没有法子可以说得完,也没有法子可以讲得完。

“清净庄严累劫修”,观世音菩萨,他这种清净庄严的相好,是累劫所修,不是一生一世修来的,他是生生世世修福修慧,才能相貌这么圆满。

“朵朵红莲安足下”,观世音菩萨,他站在红莲华的上面,非常妙好。

“弯弯秋月锁眉头”,观世音菩萨,他的眉毛,弯弯的像秋天的月牙似;他相貌生得非常地妙好、非常地圆满。

“瓶中甘露常遍洒”,观世音菩萨,他手里拿着净水瓶;净瓶里所装的,是甘露水。这甘露水,向我们每一个人的头上一洒,每个人就得到清凉,灾消罪灭,灾消病散──病也没有了,灾难也消了,罪也灭了,福就会生出来。遍洒,“遍”是普遍的,任何人有什么灾难,观世音菩萨都可以去救。

“手内杨枝不计秋”,观音菩萨手里有杨枝手,他用杨枝蘸甘露水,这么一洒,什么魔障也没有了,什么麻烦也没有了,一切都清净了。只要观音菩萨用这个杨枝,蘸着甘露水一洒,这地方就平安无事了。手内杨枝不计秋,不知道多少年了!

“千处祈求千处应”,这观世音菩萨,无论是一个地方求他,或者有千处、万处、百千万处,有多少人求他,他都是遂心满愿,去帮忙这么多的众生,令离苦得乐。

“苦海常作渡人舟”,在这茫茫的苦海里,我们这娑婆世界就好像苦海一样;观世音菩萨常常地作渡人的这么一个船的样子。

观音菩萨这种的神通妙用、相好庄严,讲也讲不完。不过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大概,对观音菩萨有少少的认识,以后好多接近观音菩萨,学习观音菩萨这种的慈悲、这种的普门示现,来教化众生。

节录自:《大乘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浅释》宣化上人讲述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Thursday, June 13, 2013

道证法师:佛菩萨化身每天走过,我们却总是错过

Link from: http://www.xuefo.net/nr/article3/29919.html

我很喜欢提一个故事,一个我们在印度朝圣的时候所发生的故事,虽然常常提,可是也常常忘记,所以我不嫌噜嗦,再次把它提出来。当我们到印度去朝圣的时候:

  有一位师父他就告诉我,他的师父那一辈有两个一起到五台山去朝文殊师利菩萨,他们两个人很贫穷,两个人只有三条裤子穿,在这个朝圣的路上,他换裤子,另外一个人就不换裤子,就这样的,三条裤子两个人轮流穿。到了五台山的时候,遇到一个更穷的老人跟他化缘化这条裤子,他们两个人考虑再三、再三考虑,“不行!”这条裤子实在太重要了,这条裤子如果给了他,我们两个人这辈子就不要换裤子了!想来想去,还是决定不要把这条裤子给他。结果这个老人跟他说:“你不要丧失机会哦!”他们两个还是决定不给他,后来这个老人一下子在眼前不见了,他们两个人猛然一惊,才发现原来我们到五台山碰见了文殊师利菩萨,当面错过了!没有认出来!

这个试没有考过,在我们朝圣的途中,这位师父就跟我们这么说,提醒我们一定注意。结果到了菩提伽雅佛成道的地方。有一天我去为一位西藏的人看病,看回来的时候,发现他跟一位西藏的喇嘛,二个人站在门口那里比手画脚,他们在那里比什么,我们看不懂,过去一问,才发现原来这位西藏的喇嘛,要跟这位师父化缘,他要跟他化他的帽子、他的衣服、他的水壶、袈裟……种种,从头到尾他都化了,连他的念珠。这师父只问他说:“你自己有一条念珠,怎么还要化我这一条呢?怎么可以!我这袈裟只有一件。”他就在那里比比画画,两个人扯不清,我过去一看的时候,猛然想起来这位师父告诉我们的那个故事,我就跟他说;“师父,给他哦!”结果他说:“哦!”猛然他也想起来。后来就回到我们住的泰国寺庙里头,去把这个行李箱找出来,什么都给他,从帽子啊!内衣、毛线袜啊………什么东西统统都给他。回想起来很有意思,这个西藏的老喇嘛,在我们要一起走回泰庙的时候,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这个老喇嘛指着太阳,然后指着他自己,然后跟我说一些话,我们因为语言不通,他就念“阿弥达巴”“阿弥达巴”(藏音),现在他那个声音我还记得很清楚,他微笑唱念声声阿弥达巴,那时候我感觉到他的脸上,纯粹就是一种游戏神通的味道!为什么要化这么多的衣服?我看他穿的那一件衣服已经穿很久了,也不像会冷的样子,那时候心里更觉得好玩,等到这师父把什么东西都搬给他以后,他就笑嘻嘻的走了!一直“阿弥达巴!阿弥达巴!”就这样子走掉了,走了以后,噫!过了不久,又回来了!回来做什么呢?他又回来跟那位师父化缘,化一个袋子,那个袋子是我们在印度的时候,有些西藏人跟我们结缘,送给我们用西藏手工做的袋子。这师父想这袋子是人家送给我结缘,才没有拿出来给他,奇怪的就是这个老喇嘛竟然也知道他有一个袋子没有拿出来布施,特别走回来跟他要那个袋子,他不得已只好走进去把这个袋子拿出来给他,然后那个老喇嘛又念“阿弥达巴,阿弥达巴”就这么走了,我们都吓着了。大家说:“哎呀!师父啊!你这回朝圣可碰见阿弥陀佛罗。”“哎!这个不容易啊!碰上了就不相认,这多危险啊!”想来想去,真是太危险了!

每天我们可能都跟佛陀擦踵而过,没有认出他是阿弥陀佛,这个太糟糕了,尤其我们学医的人更是危险重重,每天从你的诊察室走进来,不晓得那一尊是?进来稀奇古怪,什么样子的都有、跛脚的也有、长着大肿瘤的也有、眼睛挖掉的……什么各式各样的都有,不晓得那一个人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真是太危险了,唯一安全办法,只有小心翼翼的把每一个当作阿弥陀佛,所以有的人总是奇怪看我在医院里面,看到了谁都是合掌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的护士半夜打电话给我叫我看病人,电话拿起来竟听到“阿弥陀佛”,她半夜里听到这句话,实在是吓到了!没有想到,怎么夜里拿起电话听到一声的“阿弥陀佛”,说实在的,其实我是提起念佛的意味比什么都重要!最好我看见你的时侯,也想到阿弥陀佛。有的人就不禁责怪我说:“你为什么要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唉!我笑笑告诉他说:“你实在是庄严如佛啊!让我一看到,就想起阿弥陀佛。”我这样回答,他就比较满意一点。

Wednesday, June 12, 2013

宣化上人:孔子老子皆是佛菩萨化身

Link from: 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5/150379.html

        佛教和儒教所不同的地方是,一个提倡世间法,一个是出世法。可是出世法是由世间法而达到的,并不是离开世间法而有出世法。

        孔子是中国空前绝后的大圣人,是先知先觉者,他有相当的来历。孔子为什么生在中国?本来孔子前生是佛教里边的水月童子,也就像善财童子一样;而中国的老子,道教的祖师,就是佛教老迦叶的化身;颜回呢,就是佛教里头的明月儒童化身。

        为什么迦叶祖师化身成老子?为什么水月童子化身做为孔子?为什么明月儒童化身成颜回?这就是因为佛教大乘根性的因缘到了中国,所以这一班佛教的菩萨就争先恐后地到中国,为的就是给佛教开路。他们把佛教的马路先修好了,那么等佛教传到中国,这一些大乘根性的人就容易接受。不然,佛教传到中国时,一般人也没有学道教,也没有学儒教,那么佛教很高深,没有人懂,也没有人接受,是很费力的。

        于是老迦叶也不辞辛苦,先到中国化身做老子。怎么叫老子呢?因为他一出生头发也白了,胡子也白了,一出生已经就老了,所以叫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老聃,他到中国来,不断地努力提倡道教,而不说是佛教。

        水月童子呢,就提倡儒教,就这么开了两条平坦的道。所以等到以后佛教传到中国,就水到渠成,很多人都接受佛教的道理。

       中国的儒教就譬如小学的学生刚刚入学门,所研究的都是小孩子容易懂的道理;那么以后就升到中学,中国道教的道理就譬如中学的课程;中学读完了,就要读大学,那么佛教的课程就是大学的课程,所以儒、释、道三教是三而一,一而三。小学是为中学预备的,中学是为大学预备的,大学是为所有想要深造学问的老百姓而预备的,所以有小学、中学、大学,佛教可以说是尽虚空遍法界的一所大学。

       虽然这所大学在这儿,但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进大学,还有很多人连字都不认识的,所以有很多人不认识佛教,不知道佛教是什么,也就是这个原因,因为虽有小学也有中学,可是所有的小孩子不一定都能进得小学,所有该读中学程度的学生,也不一定完全会进中学,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在中国来讲,儒教是小学的课程,其它的宗教可以说都是中学的课程,而佛教是包罗万有,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所以说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佛教的大学。那么其中不认字的人、不能进大学、不能进中学、不能进小学的人还是很多。



  儒教的孔子也有五眼六通,他也具足相当的智能,智能渊博,所以孔子出生的时候有麟吐玉书的祥瑞之相。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他说我十五岁的时候,就立志要学习了生脱死的法,可是虽然有这个志气,还没有真正下决心。“三十而立”,等到三十岁时,才下了决心,一定要修行了。“四十而不惑”,等到四十岁的时候,他一切的怀疑、疑惑、迷惑都断了,所以说不惑。不惑就是不动心了,也就是孟子说他四十不动心一样的道理。什么事情不动心?财、色、名、食、睡不动心了。财,他也不贪,适可而止;色,他也不贪;名,他也不贪;食,好东西他也不贪;睡,也不贪睡觉。不惑,也就是不迷惑了,般若智能现前了。“五十而知天命”,等到孔子五十岁,真正得到宿命通了。这个天命也就是宿命通,他能知道做人的生命哲学是什么;也知道人的宿命——人的过去生是怎么回事。“六十而耳顺”,等到六十岁时,他有耳顺的功夫了。耳顺,在一般世俗人所讲,可以说是有天眼通、天耳通了。一般世俗人说千里眼、顺风耳,也就是天耳、天眼的作用。“七十而从心所欲”,等到七十岁了,他得到了漏尽通。得到漏尽通,那么这时他的工作完成了。

        他为了把佛教的路给铺好,所以要讲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八德;又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条目;又讲明德、新民、止于至善这三纲领,把佛教的路给开了一半。格物,什么叫格物?我们一般老学究、老读书人都懂的,就是要把自己的物欲革去,革除你的习气毛病,你的妄想。这物欲就包括你的嗜好,包括你所放不下的东西,这些都是一个欲,都要革除去。你能革除物欲,然后你的智能才能开朗,才能现前,所以要致知。致知又要诚意;你诚意了,然后就正心;你能正心,然后修身。你心若不正,身就不能修,意若不诚,心也不能正,这是一套的,一步一步的。身修,然后家也齐、国也治,这就是孔子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条目可以说包括世间法和出世法的意义。



  不过儒家只知道世间法,而不注重出世法,所以它是个小学;它讲五伦八德,兄弟父母祖有五伦,八德就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就把佛教的路给铺了一半。道教呢,又把佛教的路铺了一半;道教就叫人去欲断爱,不过没有像佛教说的那么肯定,道教说: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无,惟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的这个神是好清净的,可是人这个心就不老实,像只马猴,跳上跳下,向南跑向北跑,所以说“心马意猿猴”,心像匹马,意像只猿猴,它是不老实的。“人心好静,而欲牵之”,人这个心是好清净的,可是欲念在那儿牵着它,叫它不清净。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就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无,惟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等到这个“寂无所寂”了,欲岂能生?你清净到极点,澄清到极点了,自然就没有欲了。“欲既不生,即是真静”,这就是一个真正的清净。



  佛教和儒教所不同的地方是,一个提倡世间法,一个是出世法,这出世法是由世间法而达到出世法,并不是离开世间法而有出世法。一般人都赞叹孔子,无论是他的学生也好,或是一般的社会人士也好,都说他德配天地、道贯古今,诸子百家,无所不通,博学多能,学的也多,能力也广。所以各位学佛法的人,先要把道教、儒教的道理也弄通了,然后你对佛法的道理,自然就迎刃而解。

Tuesday, June 11, 2013

什么叫「绮语」? What is loose speech?

Link from: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55654

什么叫「绮语」?
What is loose speech?

所说的话非常不正当,有的说某某女人如何如何,或者说某家如何如何,绮语所说的话近于邪,不正当的话。
Loose speech is crude or lewd speech, such as talking about how women (or men) behave, or gossiping, and so forth.


「妄言」就是打妄语。
Lying means not telling the truth.


「恶口」就是骂人,骂人就是造口业。
Harsh speech refers to scolding people, which creates mouth karma.


「两舌」,一个人怎么会长两个舌头呢?这不是生了两个舌头,是这个人说两种话,对甲就说乙如何如何,再对乙说甲如何如何,互相挑拨离间,这就是两舌。
Divisive speech means being double-tongued in the sense that one back-bites and causes schisms. Such a person tells A about B and then B about A, trying to split them up. That is how divisive speech works.

文殊菩萨的宝珠 ManjusHri Bodhisattvas Precious Pearl

Link from: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55643

文殊师利这位菩萨修菩萨行时不打妄语,也不杀生也不偷盗。总而言之,他谨守戒律。由什么证明他守戒律而不偷盗呢?他有一次对其他的菩萨讲:「我从一发心修行就持不盗戒,所以现在我所有的东西就没有人偷盗;不单没有人偷盗,我就是把最值钱的东西放在地上,也没有人会把它拿去。」

While Manjushri Bodhisattva was practicing the Bodhisattva Way, he never lied. Nor did he commit any offense involving killing or stealing. In general, he upheld the precepts strictly. How can we prove that he followed those rules and never stole things? Once, he told the other Bodhisattvas, “Ever since my initial resolve to cultivate, I have held the rule of not stealing. Therefore, my belongings will not be stolen by anyone. Not only will no one steal from me, even if I leave my most valuable possession out in the open, no one will walk away with it.”

有的菩萨就不信他的话,就说:「我们要有实地的试验,实实在在地试验一下。你把你最值钱的东西拿出来,我们把它放在城门那个地方,因为那儿来回走的人最多了。我们把它放在门的中间,经过三天,如果没有人拿这个东西,这证明你说的是实在的。」

Some Bodhisattvas didn’t believe him and said, “We would like to test your claim with an experiment. Leave your most valuable thing at the city gate, which is the busiest place. Leave it there for three days. If no one picks it up that will prove that your statement is true.”


文殊师利菩萨说:「好啊!我们就来试试看!」于是他把他最值钱的一个宝珠拿出来──菩萨都有很多宝贝、宝珠的──就放在城门的中间。人们从城外进到城里来,经过这个城门的人很多,可是经过三天,果然没有人拿。一般的菩萨都知道文殊师利菩萨守不盗戒是真的。

Manjushri Bodhisattva agreed to try the experiment. Thereupon, he put his most precious pearl--all Bodhisattvas possess many precious and valuable things--at the city gate. Many people passed through the gate in the next three days and sure enough, no one picked it up. The other Bodhisattvas then knew that Manjushri Bodhisattva had truly upheld the precept against stealing.

Monday, June 10, 2013

净空法师:安士全书

Link from: http://www.xuefo.net/nr/article5/52319.html

《安士全书》,这本书印光大师赞叹,近一百年来最好的一部书。这部书大概有一大半是「文昌帝君阴骘文」的注解,注得好,搜集的案例非常之多,跟《感应篇汇编》类似。

它有四部分,第二个部分「万善先资」,专门劝戒杀;第三个部分「欲海回狂」,专门劝戒邪淫,你看一个杀、一个淫,万恶之首;最后一部分分量不大,劝大家修净土,「西归直指」。

印祖在世一生可以说是极力提倡这本书,他自己不能讲经,请法师讲「阴骘文」。安士先生说,「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乱之道也」。所以我们知道,祖师一生的用心,拯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今天社会的状况他看到了。

这本书展开你就看到文昌帝君说他自己十七世的因果,说得很详细,你要是看到冤冤相报那种瞋恨心,最后遇到佛法,觉悟、明白了才放下,否则的话很可怕,值得我们警惕。
 
资料恭摘:无量寿经菁华  (第四集)  2009/12/22  华严讲堂  档名:02-038-04

《安士全书》里面四篇东西,第一篇是《文昌帝君阴骘文》,原文不长,只有七百多字,不到八百字,注解非常详细,占全书一半还多一点,这么大的分量,每一条、每一句,引用善恶果报的例子很多,你看了不能不相信。

世间人造业最重的,一个是杀生、一个是邪淫,对於这两桩事情,他特别详细来解释,所以他第二篇叫《万善先资》,讲戒杀的,细说;

第三篇《欲海回狂》,专门讲戒邪淫,邪淫的可怕,邪淫的果报,这两条特别提出来,针对我们现在全世界。

末后一篇不长,《西归直指》,劝人念佛求生净土。印祖称这一本书是中国近一百年来第一部好书,文言文写的,很浅显的文言文。我们这些年来也是特别提倡。

我发现是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讲经,在中华佛教图书馆,我在那里住了两个月,讲《楞严经》。图书馆藏书很多,我看弘化社,发现这部书,发现印祖一生全心全力在做因果教育。我很感动,回到台湾之后,我记得我把这三种书,就是印祖提倡的《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我印了五万册,而且讲了,讲过三遍。

资料恭摘:呼吁全世界净宗同学念佛化解灾难  (共一集)  2010/2/24  华严讲堂(节录自华严经12-17-2117集)  档名:29-177-0001

Sunday, June 9, 2013

淨空法師:為人做出愛的榜樣

Link from: http://tw.myblog.yahoo.com/hwazantv/article?mid=8287

(Extract)
現在人可憐沒有家,從前有家有教,家沒有,教也沒有了,人真的是自由、解放。

人到自由解放的時候,最後跟禽獸差不多,禽獸沒有家,自由解放。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就是人接受教育,禽獸沒有接受過教育。

中國古人有智慧,知道教育重要。

幾乎在歷代,我們細心去觀察人的一生為什麼?就是為教育。到老了,老了一舉一動表現的是身教,還是給晚輩做榜樣。

Saturday, June 8, 2013

人的七情 The Seven Emotions

 
摘自禅七开示 Excerpted from the Chan Session Instructions


「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七种情感用得不当都有害处;若用得当,虽然没害处,亦没什么大好处。修行人必须控制住这七种情感。不应情感用事,不拿佛法做人情。


「七情」:

喜--欢喜过度,伤心,心脏病。

怒--生气过度,伤肝,肝脏病。

哀--哭得过度,伤肺。

惧--害怕过度,伤胆。

爱--爱得过度,伤神,伤精神。

恶--厌恶过度,伤情,使情感不正常。(如:心理变态了,发神经病!)

欲--欲望过度,伤脾。(无论贪什么都叫欲。)


修道人应该要「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发得当,不太过、不太及;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中道乃天下之根本。「和也者,乃天下之达道也。」(天下所通行的一条道路)。因此修行人必须懂得如何使用七情得当,不太过。


除此外尚有「十损」:修行人都不懂如何使用,而发生问题。


「十损」

久行--损筋。走的时间太久,筋就受伤。

久立--损骨。常常站得太久,骨头会受伤。

久坐--损血。对于血有损伤。(打坐除外)

久睡--损脉。对脉搏会伤损。

久听--损精。浪费听觉,伤精。

久看--损神。看太久,眼睛疲劳,神就受伤。

久言--损气。口开神气散。

过食--损心。吃太多了,易得心脏病。

久思--损脾。想太多了,脾经受伤。吃东西则没胃口了。

久淫--损命。常常喜欢行淫欲,易短命。


※ 人生是要有一定的宗旨,照宗旨去行。


If the seven emotions of happiness, anger, grief, fear, love, hate, and desire are applied inappropriately, they can bring harm. When they are applied appropriately, even though there is no harm, there is also no great benefit. Cultivators should be able to control these seven kinds of emotion. They should not deal with things at an emotional level, nor compromise the Buddhadharma because of emotional attachments.


The Seven Emotions

Happiness: Excessive happiness harms the heart and brings on heart disease.

Anger: Excessive anger harms the liver and brings on liver disease.

Grief: Too much crying harms the lungs.

Fear: Excessive fear harms the gall bladder.

Love: Excessive love harms the spirit and nerves.

Hate: Excessive hate harms one's sensibilities and causes emotional imbalance (such as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and mental illness).

Desire: Excessive lust harms the kidneys. (Desire refers to any form of greed.)


Cultivators of the Way should observe that:

When there are no stirrings of happiness, anger, grief, or joy, the mind is in a state of equilibrium. When those feelings have been stirred, and they act in their due degree (neither too little nor too much), there ensues a state of harmony. This equilibrium is the great root (the basis) of all things in the world, and this harmony is the universal path which they all should pursue.

Therefore cultivators should know how to apply the seven emotions appropriately and in moderation.

There are also ten kinds of harm which come from lack of moderation. If cultivators do not know these, they will encounter problems.

Ten Kinds of Harm

Walking for too long injures the tendons.

Standing for too long injures the bones.

Sitting for too long (except in meditation) causes harm to the blood.

Sleeping for too long causes harm to the pulse [blood circulation in the veins and arteries].

Listening for too long harms the nerves. It wastes the energy of the ear.

Looking for too long harms the spirit. The eyes are harmed by the fatigue.

Speaking for too long harms the breath [qi]. When the mouth opens, one's energy scatters.

Eating too much harms the heart. Overeating makes one susceptible to heart disease.

Thinking for too long harms the spleen. Continual harm to the spleen causes loss of appetite.

Too much sexual activity decreases one's lifespan. Those who frequently engage in lust tend to be short-lived.

 

※ In our lives, we should decide upon our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according to them.

Friday, June 7, 2013

佛教是一种教育,不是宗教 Buddhism is an Education, Not a Religion

By: Ven. Master Chin Kung (净空法师)2007/12/11

Link from: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59330

根据韦氏字典,宗教的定义如下:“有组织的信仰体系、仪式、和庆祝为中心有关一个超自然的存在力量;信仰虔诚的追求。”佛教并不是宗教,因为:首先,佛陀不是一个“超自然的存在力量”。佛陀是一个简单的人,已经达到完全证悟人生和宇宙的实在(reality)。生活是指我们自己,而宇宙是指我们的生活环境。

佛陀教导我们所有的众生都同样具有能力达到完全证悟人生和宇宙真理,并从所有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获得究竟的幸福。所有的众生皆可成佛,一切众生与佛陀在本性上是平等的。佛陀不是神,而是一个老师,他教我们恢复智慧和理解的方法就是征服当下遮蔽我们的贪、嗔、痴。

“佛”这个词是一个梵文词,翻译这个词的意思是:“智慧、意识/理解”。我们称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为“佛陀”,因为他已经完全证悟和理解了人生和宇宙的真理。佛教是他对我们的教育,是他照耀我们成佛之路的教言。

第二,佛教不是宗教,因为“信仰”在佛陀的教诲中不是盲目的信仰、盲目的信心,而是远离迷信。释迦牟尼佛教我们不要盲目地相信他所告诉我们的,他想让我们去尝试他的教导并证明这些教导。佛陀要我们知道,而不只是相信。

佛陀的教法来自他自己对生活和宇宙真实一面的理解方式的体验,并向我们展示一条我们自己品尝真理的道路。这是就像一个好朋友告诉我们他的欧洲之旅,他所看到的景色,到达那里的方式,而却需要我们自己去看。佛陀使用一个完美的科学方法展示给我们实在的真实形态。

第三,佛教不是宗教,因为所有的‘仪式和庆祝’的不是集中在一个超自然的存在,而是人们参加集会。佛教的仪式和庆祝都是服务于教育的目的,让人想起佛陀的教导并鼓励所有的学生来实践它。例如,在中国新年期间修行的千佛忏仪式是为了帮助参加者培养谦卑的心,并能尊重他人。所有 “仪式”的关键点是帮助他人从妄想中觉醒,回到智慧和理解的彼岸。

最后,佛教不是宗教,因为“虔诚”用于佛教不是基于情绪,而是基于原因。佛陀的弟子致力于维护纯洁心灵的修行,因为这个修行能带来真正的快乐。

我们致力于帮助他人和社会获得究竟的理解和智慧。只有通过究竟的理解和智慧我们才能实现真实的自我与居住的环境。佛陀的教育真正地不是宗教而是一种教育,一种教导我们如何打破无知并达到一个完全证悟我们自己和我们周围的一切的教育。

Buddhism is an Education, Not a Religion

   According to the Webster’s Dictionary, the definition of religion is as follows, "An organized system of beliefs, rites, and celebrations centered on a supernatural being power; belief pursued with devotion." Buddhism is not a religion because: First, the Buddha is not a ’supernatural being power’. The Buddha is simply a person who has reached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ality of life and the universe. Life refers to ourselves, and universe refers to our living environment. The Buddha taught that all beings possess the same ability within to reach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themselves and their environment, and free themselves from all sufferings to attain utmost happiness. All beings can become Buddhas, and all beings and the Buddha are equal by nature. The Buddha is not a God, but a teacher, who teaches us the way to restore Wisdom and Understanding by conquering the greed, hatred, and ignorance which blind us at the present moment. The word ’Buddha’ is a Sanskrit word, when translated it means, "Wisdom, Awareness/Understanding". We call the founder of Buddhism Shakyamuni ’Buddha’ because He has attained Complete Understanding and Wisdom of life and the universe. Buddhism is His education to us, it is His teaching which shines the way to Buddhahood.

  Second, Buddhism is not a religion because ’belief’ in the Buddha’s teachings is not blind belief, blind faith, and far from superstition. Shakyamuni Buddha taught us not to blindly believe what he tells us, he wants us to try the teachings and prove them for ourselves. The Buddha wants us to know, not merely believe. The Buddha’s teachings flow from his own experience of the way to understand the true face of life and the univ`rse, and show us a path of our own to taste the truth for ourselves. This is much like a good friend telling us of his trip to Europe, the sights he has seen, and the way to go there and see for ourselves. The Buddha uses a perfectly scientific way of showing us reality in its true form.

  Third, Buddhism is not a religion because all the ’rites and celebrations’ are not centered on a supernatural being, but rather the people attending the assemblies. The ceremonies and celebrations in Buddhism all serve an educational purpose, a reminder of the Buddha’s teachings and encouragement to all students who practice it. For example, the Thousand Buddhas Repentance Ceremony practiced during Chinese New Year is to help the participants cultivate a humble heart and respect for others. The point of all ’ceremonies’ is to help others awaken from delusion and return to Wisdom and Understanding.

  Finally, Buddhism is not a religion because the ’devotion’ used in Buddhism is not one based on emotion, but one based on reason. Students of the Buddha are devoted to their practice of maintaining Purity of Mind because this practice brings true happiness. We are devoted to help others and the Society attain Complete Understanding and Wisdom. Only through Complete Understanding and Wisdom can we realize our true selves and living environment. The Buddha’s education is truly not a religion but an education, teaching us the way to break through ignorance and arrive at a perfect understanding of ourselves and everything around us.

  Our goal is True Happiness.

Thursday, June 6, 2013

行住坐卧都可以念

Link from: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57172

「又《圆中钞》云:今经所示」,这个今经是指《佛说阿弥陀经》,「初心凡夫,但是有口能称」,你有口能念,这个称就是把它念出来,「有心能念」,这是心里有佛,口里有名,有佛名,「皆可修之」。这是说容易。初发心的凡夫,像我们遇到的周广大先生,那真叫初心凡夫,临终前三天才听到。也就是临终前三天才接触宗教,遇到了佛教,遇到我们净宗,跟他讲念佛,他就能接受,他就能相信,皆可修之。「故知此经所示,乃至简至易」,最简单、最容易的法门。

又「若执持名号,不问闲忙,不拘动静,行住坐卧,皆可修之」。这是讲什么?修行的方便,它太方便了。不管你日常工作是闲还是忙,不拘动静,你坐着那儿念行,你走着念也行,你散步也行,一切时一切处,只要不用思,不是思考问题,你全可以念。除了睡眠、除了思考问题,佛号停下来,其他的统统可以念,行住坐卧都可以念。躺在床上念的时候不要出声,心里头默念,一样的。因为躺在床上出声伤气,对你的健康有妨碍,躺在床上可以默念就好,你看多方便。

「故知此经所示」,《弥陀经》里面给我们开示的,「乃至捷」,捷是快,没有比这个法门成就更快的,「至径」,径是快捷方式,凡夫成佛最近的一条道路,你能很快就成就,「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最快捷、最快捷方式的方法、门路,成佛的方法,成佛的门路。

Wednesday, June 5, 2013

好好用心,没有做不到的!

Link from: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32153

[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好好用心,没有做不到的!

请你「时时勤佛拭,莫使惹尘埃」, 不要瞧不起任何基本的功夫。


…………


不要以为我现在已经到达什么样的程度了。


就算你有那个程度,现在再回过头来,重新开始再检验一下,并无不可!


我们并不是假设各位都是没有程度的、都从零分开始,那也未必!


就算你现在到达八十五分、九十五分,我们再一次检验,从基础一步一步的……


再走一遍! 看看以往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曾经走过那些路程、曾经经过那些风光;重头来过,再看一遍。


看看我们是如何从纷乱的心绪当中,把它整理出来的,然后,我们从浑沌不明的情况当中,是怎么摸索出来的;在某种机缘当中,我们又是怎么切入的?我们怎么产生自己的疑情、我们怎么锁定自己的目标、自己怎么悟进去的?


不要以为心法不谈这些、直接谈标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不光是你会背,我也会背! 但是,你要知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从哪里来?你自己去发明一句看看!除了这几个字以外,你还有没有哪一句,境界与它一样高的?要是你变不出来的话,那请你重头来「时时勤佛拭,莫使惹尘埃」,不要瞧不起任何基本的功夫。


神秀的功夫是做够了,那我们的功夫做得够吗?想想看!神秀大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称为「国师」的修行者;你有资格认为神秀这句话作得不好吗?要不然,我们自己要怎么样肯定呢?


没有错!我们知道惠能大师成就很大,可是,各位有吗?他上山打柴,你知不知道他的「心」锁定在哪里?为什么人家一听「无住生心」,他就能开悟;你背得滚瓜烂熟,为什么不开悟呢?


一个行者是不拘泥形象的,没有错!他也不一定要有什么形象,那也没有错,但是!你有吗?你有把「心」真的放在哪里吗?他面对着那些枯藤、老树,他的心像一团火球一样,在自己的体内燃烧,自己时时刻刻都守住「生命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这一点,你知道吗、你能知道吗?


现在把你关在玉山顶上,你也会一再的跟人家计较,那这样的话,你怎么用功都不得力的! 不要说在玉山顶上、在喜马拉雅山上,闭关、住山,就是把你关在月亮上的广寒宫里,也没用啦……。


一个行者,必须要懂得「如何把心安住」,如果心不能安住的话,那你很难办道!尤其是在外面捡到很多杂讯,看人家在计较,看着人家眉飞目扬的,我们是好羡慕哦!但是,请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自己有没有真正的掌握到「如何用心,如何办道」?这是每一位初机学者都应该要懂得的。


如果,你已经进入某一种层次的话,那么,再来一次训练! 就从基础开始!! 仍旧不失为上策。尤其是「从基础来」的这一条路,不但自利,更可以利他。


我们期望各位:绝对放下!不要好高骛远,光想着那又高又远的境界。 佛陀的境界,我们不是不知,知道没用!「脚下功夫」把它做好,扎扎实实的走过这一段,功夫下得愈深,将来成就愈大;所以,希望各位用心办道,不要好高骛远。


如何把心驶上菩提道上? 给各位一个简单的、明确的方向;你要经常这样想:目前心思非常散乱──我要怎么导引到「念佛是谁?」这个话头上面来,或者引到我们道场常常提的「此是普贤行、此是普贤境」?这两个,你只能选一个!然后,自己经常提着,不论是什么事,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通通会归到这里。


如果真的意会不来、用不上,那你就想:「我们的心,要怎么带上去?」没有做不到的!你就经常这样运作,好好用心练习……没有做不到的!


「这个是吗?」你现在向前看,看到佛像──「是这个佛像在念佛吗?」有佛像摆在这里──「这是普贤境吗?」你就这样子带上来,渐渐的,自己慢慢去体会、去感受。见到任何境界,你不能这样用心的话,那不能叫做行者啊!


所以啊,不能一再的打闲岔。你现在坐下来,就赶快把这个心给带起来!要怎么带? 自已参!!!

Tuesday, June 4, 2013

父亲喜欢养信鸽,我该怎么办?

Link from: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16978

摘自《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二)

  问:弟子父亲喜欢养鸽子,信鸽。弟子通过学佛,觉得养鸽子不妥,弟子应该用什么方法才能让父亲同意不养鸽子?

  答:这个要靠你的慈悲心,要靠你的信心,你认真好好的修学,自然能够感动父亲。从哪个地方下手?爱护小动物,决定不伤害小动物,而且能救护小动物,从这个地方着手。做给你父亲看,你要很认真的去做,再求佛菩萨加持,我相信你父亲看到之后,一定会感动。

另外就是佛门、儒家有许多劝善、因果这些书籍、这些小故事,可以给他看,常常讲给他听。他是长辈,有的时候不好当面讲,在他面前,如果有朋友的时候,可以讲给朋友听,让他听,让他在旁边听,善巧方便。他听了之后,慢慢的他会感动,他会觉悟。

Monday, June 3, 2013

对于年纪大者,如何吃素最恰当?

Link from: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16983

摘自《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二十六)

  问:第二个问题,请问在家人吃素,应吃长素、或肉边菜、或六日斋?对于年纪大者,如何做最恰当?

  答:吃素也是随缘,也是各人发心。当然最好是吃长素,尤其在现代这个社会,素食对身体还是比较健康,这肉食非常麻烦,都是带的很多病菌,你吃些东西就生奇奇怪怪的病,""病从口入"。

  我跟诸位讲过几次,去年春天我到山东庆云去访问,当地领导陪同我参观一个养鸭的工厂,养鸭的。我去参观,看到很多的小鸭,他们拿一只放到我手掌上,跟我手掌一样大,小鸭。那个管理人就问我:法师,你看看这小鸭有几天?我一想至少一个星期到十天它才能长这么大。你看那鸭蛋那么一点点大,它长这么大,我说至少是一个星期到十天。他告诉我,昨天生的,我吓了一跳!昨天生,今天长这么大,喂的饲料都是化学肥料,吃了之后,让它赶快长。我说你这一只鸭子长大了要送走,卖的时候,大概要多少时间?二、三个星期,你说这还能吃吗?回来之后,我就告诉他鸡蛋、鸭蛋都不可以吃,为什么?不正常。我们从小是在农村里面长大的,养一只鸡差不多半年才杀它,养一只猪差不多都是一年,春天养到冬天,过年的时候才杀猪。现在我听说猪好像只有不到两个月,这鸡、鸭就是二、三个星期,这怎么能吃?太可怕!那你想想,海鲜,水里面说比较好一点,现在也靠不住,海水的污染非常严重。所以无论吃什么东西,病从哪来的?吃来的,病从口入。

  吃素,吃素比较好一点,吃素也有麻烦,素食,蔬菜有农药,连稻米里面都掺杂什么?滑石粉,我听说,那米好看,漂亮。现在真的是像李老师从前讲,现在人没有福,哪里是吃饭,三餐服毒,每天三次服毒,要命的事情。所以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你想真了解事实真相,你就会选择,还是素食对人体健康比较安全一点。当然最好的方法,自己种菜,自己耕种自己吃是最安全的。在香港这个地方你找不到土地,你就很困难。我们在澳洲,现在自己种,我们有很大的菜园,我们的菜园每天可以提供三百人吃饭,所以不需要到外面去买菜。这是最安全的。

  营养一定要晓得,这我们说过多少次,营养是能量的补充。每个人消耗能量并不相同,有的人消耗很少,有的人消耗很多,要依照你消耗的比例,一定要补充,你身体才会健康。你消耗多的,你补充少,你会生病;消耗少的,你补充多,没用处,也都排泄掉了。所以这个道理要懂。那消耗,我们明了大概是百分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胡思乱想,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这消耗量最大;对于你每天工作,劳心劳力,消耗都不大。

  我跟李老师在一起十年,他大概是三十多岁就开始素食,一直终身,他九十七岁走的,身体非常健康,一天吃一餐。他的工作量差不多是我们平常人五个人的工作量,你说工作量多大。你要跟他见面,至少一个星期之前跟他约定,他排时间跟你见面;临时去找他决定没有办法,他的时间排满了,这大家都知道的,一天吃一餐。所以我们从这么长的时间,就知道能量消耗与一个人的工作劳心劳力不大,真正消耗的全是妄想。妄想分别执着,胡思乱想,这个消耗大。你要想减少饮食,你就修清净心,心一清净,到时候自然就减少,不想吃了。饿不饿?不饿,一天不吃也不饿,两天不吃也不饿,妄念少了,这很重要。心愈清净,清耗量愈少。

Saturday, June 1, 2013

磕头拜佛的真相

Link from: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19521

摘录于净空法师相关佛学讲座光盘

  我们稍稍有一点小福报,贡高我慢,自以为是。……我们见了佛菩萨的形象要顶礼三拜。顶礼是折伏我慢。以我们尊贵的头顶,顶礼佛的足,这是折伏我慢。什么时候我们修到能够起点作用,真正把自己我慢降伏住,多拜佛。从拜佛当中真正觉悟过来。我们要把一切众生都当作佛菩萨,都当作善知识看待。这个贡高我慢的心,逐渐的就会收敛了。藏传的密宗,初学的学人,第一堂课就是要磕十万个大头,这十万个大头差不多在半年当中要磕完。显教里面虽然没有这种严格的限制,初学,老师通常教学生每天要拜三百拜佛,都是折伏我慢修行的方法。每天拜三百拜,你拜个两三年,从这个地方去体会。

  生活中到底有没有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化什么样的身?没有一定,随类化身。我们在一生当中,有没有遇到地藏菩萨?——常常遇到地藏菩萨,我们自己不能够觉察。我们起一个恶念,想做一个坏事,有人来劝告我们,来劝导我们,那个人就是地藏菩萨化身。我们哪里晓得?所以地藏菩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他劝导我们,我们能不能相信?肯不肯接受?不一定。所以罪业还是照做。我们要明白这一个事实真相,一切诸佛菩萨化身都没有一定。

  我在前面跟诸位举出例子说明过,感应往往就是刹那之间、几分钟,诸佛菩萨见我们周边的人,诸位晓得鬼神可以附身,大家知道,佛菩萨怎么不能附身?佛菩萨附身就是佛菩萨的化身,在那几分钟当中,藉着任何或者是人身、或者是物身,依报、正报都行,只要能够触动你,让你觉悟,让你回头,都是佛菩萨。妖魔鬼怪附身都是帮助你作恶,看到你作恶欢喜,看到你作恶赞叹,那个是妖魔鬼怪,那个不是佛菩萨。